端午吃粽子、荔枝......有讲究

长江日报客户端 2021-06-12 21:00

长江日报6月12日讯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咸蛋和绿豆糕,节日前后又正值西瓜、荔枝等夏季甜瓜甜果上市,饮食整体偏甜腻。湖北省人民医院汉阳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左小兵教授提醒,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利健康,市民节日期间要注意饮食有度。

☆粽子

近年来,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样,清水粽、甜粽、咸粽、八宝粽,甚至咖啡粽、榴莲粽、小龙虾粽等,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甜粽和肉粽,哪一个能“想吃就吃”?答案是:都不能。甜粽子内馅糖分高、肉粽大多含有荤油,都不能随意多吃。尤其是心血管病、肾脏病患者、“三高”人群,对甜粽和肉粽应浅尝辄止。

其他品种的粽子,也不能敞开肚皮随意吃。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普通人一天最多吃两个粽子,老人和儿童每天不要超过半个或一个粽子。而对于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的人来说,最好不吃粽子。

一顿没吃完的粽子,再次食用时应充分加热。一方面,糯米冷却后容易“老化”,更不利于吸收;另一方面,端午节前后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充分加热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咸蛋

剥开蛋壳,红色的油就从咸蛋黄里流出来,这样的咸蛋,在端午节前后很受欢迎。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相当于成人拇指盖大小的小汤勺一平勺。咸蛋在腌制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盐,如果端午节期间有吃咸蛋的习惯,应减少当日其他食物的食盐摄入量,以防超标。

高血压患者应慎食、少食咸蛋。

☆绿豆糕

绿豆糕制作时会用到白糖、蜂蜜等辅料,绿豆糕内含的豆沙馅糖分高、热量高。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好少吃绿豆糕。

手工制作的绿豆糕保质期较短,大多只有两三天,购买后应及时吃完。

☆西瓜

西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西瓜含水分较足,肾功能不全的人,排泄水分的功能减退,也不宜多吃西瓜。

现在很多市民习惯将西瓜切成小块后食用。端午节前后高热潮湿,切开的水果不宜久存,建议吃多少、切多少,吃不完的切块水果尽快放入冰箱保存。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患风寒感冒或感冒初期的人,最好先别吃西瓜;身体衰弱、脾肾虚寒、大便稀溏的人也不宜多吃西瓜。

☆荔枝

与西瓜不同,荔枝性温,阴虚火旺、长痘、患有咽炎的人不宜多吃荔枝。

荔枝也属于糖分高的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有一种病叫“荔枝病”,指的是大量进食荔枝后,果糖不能及时转化成葡萄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引发“突发性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恶心,甚至昏迷、抽搐、心律不齐等。因此,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荔枝别超过15颗,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颗。(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