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使命丨他潜入敌营10年 两次保卫延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6-09 18:40

在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上,有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打入国民党中枢要害,默默潜伏10年之久,他的存在,使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延安两次转危为安,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后三杰”之一的熊向晖。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 年4月出生在山东省掖县。1936年,熊向晖考入清华大学,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指示:不要暴露党员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队“服务”,非到关键时刻不轻易发挥作用。

胡宗南手握重兵,深得蒋介石信任,长期驻扎在西安一带,奉命围堵八路军。熊向晖面试之后,胡宗南对其印象非常好,表示要重点培养他。就这样,18岁的熊向晖成了国民党高层核心人物胡宗南的侍从副官和机要秘书。不仅处理事情井井有条,而且做事谨慎小心、机智灵活,熊向晖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了胡宗南的心腹。

1943年5月,蒋介石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正好将在陕北的共产党彻底摧毁。于是,他命令胡宗南于6月底完成部署,准备突袭延安。

胡宗南立即按计划部署兵力,最终确定在7月9日这天进攻延安。为了确保行动的绝对保密,胡宗南十分隐秘地调动着各路人马,可就在行动开始前的7月4日,他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延安的电报,发信人是朱德。

胡宗南万万没想到,将这些绝密情报秘密传递给延安的,就是站在他面前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很快,美英苏等国驻华大使馆及中外新闻记者也收到了中共中央的电报,国际舆论一片哗然。“闪击延安”作战计划曝光后,国民党不仅失去了突袭条件,而且如果强行进攻,还会背上破坏抗日的罪名。

由于熊向晖及时而准确的情报,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被挫败。抗战胜利后,胡宗南准备送熊向晖去美国深造。去美国前夕,1947年,熊向晖与未婚妻谌筱华举行了婚礼。

到了南京,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两份绝密文件,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3月10日进攻延安的方案,一份是陕北兵力配置情况。

收到情报后,中共中央作出主动放弃延安的决定,中央机关按计划有秩序转移。随胡宗南到达洛川前线后,熊向晖了解到一个重要情况,国民党从美国引进了一种先进的无线电监测设备,中共中央的大功率电台一旦发出电报,就会被锁定。情况危急,熊向晖顾不得危险,将情报写在信中,冒险通过胡宗南的机要交通传了出去。

这样一来,胡宗南的杀手锏就失去了效力,蒋介石进攻延安的计划,又一次被彻底挫败。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长期战斗在情报和外交战线,这位昔日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先后出使英国、墨西哥,参与调查“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重大历史事件。2005年9月9日,熊向晖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编辑 丰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