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家的进步一辈子才能做成一件事——蔡红娇:中药创新发明开辟上百亿全新产业

长江日报客户端 2021-06-06 15:31

长江日报6月5日讯 她17岁来到武汉,花近30年时间研制出珍稀中药材的替代品——体外培育牛黄,在我国形成了上百亿的全新产业。“我亲历国家走向富强,让我一辈子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5日,有着58年党龄、已83岁的蔡红娇教授向记者讲述数十年的中医药科研之路。

2021年5月10日,本报记者专访蔡红娇教授。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夫妻俩不约而同将青春留在武汉

1838年,蔡红娇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家中五代行医。她识字就是从中药铺子的药屉子上开始的。

1955年,17岁的蔡红娇从广东汕头的卫校毕业,在志愿上填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结果一辆敞篷车把她拉到了武汉,成了同济医院最早的一批护士。“医院就等着我们开门。那时的年轻人朝气蓬勃,一路唱着歌。”蔡红娇给当时的《长江日报》投稿写道:“我看见路边的小草摇摆,为我们歌唱。”

在家里,携手大半辈子的老伴余火光坐在轮椅上,静静地陪着蔡红娇。老两口是初中同学。余火光初中时去了印尼的哥哥家。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余火光从印尼回国。

祖国站起来了,他一定要回来。余火光在几个城市中选择了武汉,成为武汉四中的一名高中生,大学毕业后到同济医学院任教。

之后,在武汉,这对广东梅山老乡重逢,喜结连理。“父亲从没后悔回来。”儿子余学军说。

1956年,1957年,毛主席来汉畅游长江。蔡红娇两次担任保健护理护士。蔡红娇告诉记者,她当时想,这是在工作时见到毛主席。下次要当劳模,再见到毛主席,意义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