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日|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还野生动物一个安全的“家”

极目新闻 2021-06-03 14:04

极目新闻记者刘丁维

实习生陈枫

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21年2月,《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首次大幅调整,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更多野生动物被纳入重点保护范围,也再次提醒人们,野生动物不能随意驯养、买卖。

在湖北,有一群人一直奋斗在野生动物救护研究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的工作人员。该中心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近两年,已累计指导全省系统开展野生动物救护240多次,救护东方白鹳、麋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余例。

今年,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入围第六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的候选名单。

东方白鹳将57号铁塔当作自己的家

2018年深秋,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接到恩施州宣恩县林业局求救电话,一只黑熊被兽夹夹住受困深山多日,情况危急,请求中心派人支援。

“救助就是命令的,时间就是生命”,中心立即组织专班,迅速准备好救护药物及器具,直奔恩施。9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宣恩县已是凌晨2点,短暂休息后,天还没亮救护专班便赶赴七姊妹山保护区。

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克服多次跌落深沟困境,最终将黑熊成功解救。黑熊的境遇也引起了省、恩施州和省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在中心建议下,当年便开展了“清夹”专项治理行动,还野生动物一个安全的“家”。

2016年11月,一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阳新县黄颡口镇57号高压电塔筑巢繁育了3只幼鸟,导致跳闸故障,电力维修人员不慎将鸟巢拆除,3只幼鸟奄奄一息。中心接到电话后高度重视,主动协调黄石电力局和当地林业部门,对其进行应急救护、野外原地人工筑巢、登塔投食、现场探头监控、野外放生监测等系列非常规救护措施。东方白鹳幼鸟的成功救护引起了包括央视在内的诸多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广泛关注。

此后,这对东方白鹳将57号铁塔当作自己的家,每年在此繁殖幼崽,57号铁塔也成了中心的关注焦点。2018年5月,中心的工作人员救护了2只从鸟巢跌落迷失幼鸟,还专门成立了“东方白鹳鸟叔”关爱群。从2016年至今,社会各界连续救护东方白鹳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近两年,中心已累计指导全省系统开展野生动物救护240多次,救护东方白鹳、麋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余例。

助力与世卫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科研合作

野生动物是各种病毒的天然宿主,SARS、埃博拉、禽流感等疫病,已成为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我省某动物园黑天鹅因感染H5N8短期内大量死亡,接到报告后,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同时向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和监测总站报告,及时请武汉病毒所采样检测并果断组织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黑天鹅H5N8流感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控制,有效阻断了我省野生动物疫情爆发。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2月1日,沉湖湿地突发野鸟死亡。中心主要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克服恐慌及出行难,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疫情期间,中心科研人员参与新冠应急溯源排查工作,克服非常时期的各种困难,到14个市州、31个场点,采集野生动物溯源样品3643份,为世卫组织与我国共同开展新冠溯源科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国家新冠溯源专家的充分肯定。

两年来,中心组织指导89个各级监测站,开展野外巡护监测200多万人次,巡查野生动物栖息地场所23余万处,上报监测信息20万多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61起,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挽救了野生动物生命,控制了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蔓延,维护了野生动物物种和生态平衡,保障了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

多年默默耕耘结出累累硕果,中心多项重点工作得到国家林草局保护司、国家监测总站等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全国同行的称赞,编制推广《湖北省鸟类监测手册》成为全国同行第一册;示范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标准站、主动预警站”成为全国第一批;集中发布《湖北省鸟类迁徙移动图》、《湖北省野生动物重点监测疫病分布图》、《湖北省野生动物重点监测物种分布图》为全国第一省;建成开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科普展示中心”成为全国第一处;建成投入使用的野生动物诊疗室成为华中地区同行业的第一家,积极打造野生动物救护监测工作的“湖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