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学生领操鱼门拳,保护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江日报 2021-05-31 22:14

10岁的沈麟正带着百灵幼儿园的小朋友打鱼门拳。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思敏 摄

长江日报5月31日讯 5月31日上午,江汉路打铜社区旁的广场前响起稚嫩的“嘿哈”声,10岁的三年级学生沈麟带领百灵幼儿园十几位小朋友和二十几位鱼门拳爱好者练拳。

在师父胡征国的指导下,沈麟站在队首领操,百灵幼儿园小朋友站成3排,二十几位中老年鱼门拳爱好者在小朋友身后站成两排,大家跟着口令一起操练。路过广场的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并跟着领操员沈麟学习鱼门拳的基本动作。

“我和爷爷奶奶们做同学,每个星期在江边和他们一起练拳,希望更多同学和我一起学习鱼门拳。”就读于红领巾小学三年级的沈麟说。每个周末,沈麟的爸爸都会驱车十几分钟送沈麟到江滩边上学习鱼门拳,每次学习1小时左右。沈麟的爸爸在活动现场看孩子领操感到很欣慰,他说:“让孩子学习鱼门拳既是希望帮助他强身健体,掌握防身之术,也更希望他能多了解传统文化,理解鱼门拳的精神内涵。”

沈麟正在胡师傅的指挥下领操。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思敏 摄

这次操练是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第七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门拳”展示活动的一部分。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社区非遗保护氛围,活动现场还邀请方新建进行武汉话方言表演,表演汉话童谣时,观众纷纷应和。

百灵幼儿园的老师彭茜表示:“非常荣幸参加社区的非遗展示活动,我们幼儿园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孩子们练习一套鱼门拳操。这套操是胡征国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群体特征设计的,孩子们喜欢练,有时候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小朋友们还会向家长展示。”

“小朋友好动,我结合鱼门拳的发力特征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孩子练习的拳法,既能锻炼体魄又能训练集中注意力。”65岁的胡征国从17岁便开始学习鱼门拳,他表示:“过去的十年,我和打铜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为传承鱼门拳文化做努力,之后十年也将继续坚持,从儿童、青年抓起,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了解鱼门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人民身边去。”

据了解,武汉市现有两个鱼门拳线下教学点,分别设在解放公园和汉口江滩,日常活动人数约100人,另在上海、贵州、新加坡等地设有鱼门拳学习小分队。(长江日报见习记者张思敏 通讯员张曼舒 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