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开国中将王近山(1915—1978),湖北红安人。热播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主要原型。
王近山屡建奇功,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邓小平为其题词“一代战将”。
初夏时节,草木青翠。
湖北红安,开国将军王近山故居,一批批参观学习者慕名而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来参观的人比往年多了很多。不少单位组织党员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月21日,王近山故居讲解员董燕燕对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明知不敌毅然亮剑——
毛泽东称赞他“‘王疯子’了不起!”
“1929年,年仅14岁的王近山报名参加童子团。第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王近山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在几次战斗中屡立奇功。1931年7月,16岁的王近山被提拔为机枪连排长。1932年王近山加入中国共产党。”董燕燕介绍,在1932年初的一次战斗中,王近山带领部队和敌人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身材比他大很多的敌兵滚下山崖,对方身亡,王近山奇迹生还。
王近山指挥作战无所畏惧,敢于向敌人亮剑。刘伯承称他是“拼命三郎”“王疯子”。
“疯”名远扬,智勇双全。1943年夏秋,时任太岳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主动捕捉战机,率部一个团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毛泽东称赞他:“‘王疯子’了不起!”
“当时,王近山率部冲出日寇重重封锁,进至洪洞县韩略村,发现每天都有日军汽车运送人员物资经过此地。反复权衡,在没有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在敌人眼皮底下打了一个伏击战。”董燕燕介绍,后来从缴获的文件中得知,被歼灭的敌人正是准备前往太岳区前线参观的日军战地参观团,“这场战役,在电视剧《亮剑》中也被艺术再现。”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未能入朝作战,甚感遗憾。现实中,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王近山担任志愿军三兵团副司令员,在司令员陈赓调回国内后,他实际指挥3个军作战。
“上甘岭战役,是父亲军旅生涯指挥的最后一次著名战役。”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曾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上甘岭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敌军每天倾泻几十万发炮弹,驻守的三兵团十五军在给对方大量杀伤的同时也伤亡惨重。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危急时刻,王近山将本拟换防休整的十二军部队调往上甘岭,配属十五军作战,最终赢得了艰苦卓绝的胜利。
“王疯子”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布满全身的伤痕,见证了一代战将的赫赫战功。
“亮剑”精神激励后人——
敢啃硬骨头,敢于担当作为
5月21日,来自红安县詹店小学的8名老师,带着10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同学,前来王近山故居实地参观、培训。
“和平年代,青年人20岁时大多还在读大学。生于战争年代的王近山将军,20岁时已凭借过人的才能,指挥千军万马。”来自五(1)班的钟婉瑜同学说,从3月开始,学校广播站每周介绍一位当地走出的将军生平及一些红色传奇故事,作为学生播音员之一,她负责讲王近山将军的故事。
“当上了团长,王近山每次攻城作战仍冲在最前面,有时甚至会抢下士兵的梯子,率先登城……首长只好派多个警卫员跟着他,如果王近山犯了‘疯劲’,战士们就会立即将他从危险的地方拖回来,当然还要防止一不留神,他又跑了。”钟婉瑜说,这些故事,都是在广播站吴凡老师的辅导下,多方查资料整理而来。
当天,国家税务总局红安县税务局党员代表正在王近山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该局相关负责人程东升说,参加活动的都是青年党员,他们将深入学习将军面对困难时敢于亮剑的精神,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更好推进工作。
“‘亮剑’精神永不磨灭,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现场,红安县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人林国栋说,作为一名检察官,学习“亮剑”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担当作为,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江玉卉 秦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