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顺
阅读提要
珍视一根普通竹拐杖实则是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党员干部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铭记“竹拐杖”故事,传承好故事,书写新故事,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和治国理念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新篇章。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有一次登丁家山,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用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之后十多年,或是在中南海散步,或是重返革命老区,或是外出视察,这根竹拐杖一直陪伴着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这个故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也贯穿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始终。
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珍视一根普通竹拐杖实则是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一种不怕任何困难和压力的精神,一种为人民利益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这也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回望历史,在我们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如一根“竹拐杖”一样的动人故事比比皆是,感人至深。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共产党人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不畏艰险、艰苦卓绝;在延安革命圣地,革命领袖们住窑洞吃小米,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取得的胜利堪称人间奇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只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自带窝窝头走遍兰考大地,访贫问苦,治沙治涝;改革开放时期,一辈子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申纪兰、“布衣院士”卢永根、时代楷模张富清,等等。我们党依然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短短几十年间就让一个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古老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正是“红米饭、南瓜汤”“天当被、地当床”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党百折不挠、成就伟业。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历史表明,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所走的就是一条勤俭节约的道路。在新时代,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我们的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更加需要弘扬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唯有如此,方可行稳致远,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变为现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党员干部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用制度创新去维护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一根普通竹拐杖的故事,见证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之道。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用制度创新去维护。毛泽东一贯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从自身做起,而且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纳入治国之道。在他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著作和实践中,都曾特别强调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1934年,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强调:“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毛泽东说:“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高潮之中,毛泽东强调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明确指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社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制度出台后,毛泽东率先垂范,饮食等生活素以简单随意著称,吃四菜一汤的家常菜。平日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将一天仅有的两顿正餐都省了,饿了时常以烤芋头、麦片或压缩饼干等充饥。在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从毛泽东的遗物中展示的单腿眼镜、拼接缝补的旧衣、老旧的书箱等等,都和这根简陋的竹拐杖一样,展现出毛泽东一生拒奢侈崇俭朴,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光辉形象。
制度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新时代,全党全社会正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传承好故事,书写新故事
铭记“竹拐杖”故事,传承好故事,书写新故事,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和治国理念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新篇章。毛泽东一根“竹拐杖”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永放光芒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焦裕禄、申纪兰、卢永根、张富清等共产党人的榜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艰苦奋斗、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一棒接着一棒一直在延续与发扬。新时代,重温一根“竹拐杖”故事,铭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家国情怀和治国之道,我们要自觉践行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永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接好手中的接力棒,不断书写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中国故事”。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