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曾专访袁隆平:武汉是“梦开始的地方”

极目新闻 2021-05-22 18:25

极目新闻记者 郭会桥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2010年4月5日,在位于海南三亚的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忙里偷闲的袁隆平曾接受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记者的采访。当时,老人家精神矍铄,虽然已有80岁高龄,仍坚持每日下田,他当时对记者说:“他之所以学农,乃是缘于在武汉一个美丽的‘误会’。而‘收徒’必须要‘敢下田’。”

图为:2010年4月5日,记者郭会桥曾专访袁隆平,并与袁老合影

武汉一次郊游触动“学农梦”

在采访中,袁隆平告诉记者,在武汉读小学那会儿,有一次郊游,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满园的花花草草漂亮极了,红红的桃子,一串串的葡萄,他想,“这要是学农就美了!”“当时有部电影叫《摩登时代》,卓别林的窗子外面就有奶牛啊,和那个电影结合起来,就有了我的田园梦,觉得做园艺、学农业是很美的。”袁隆平说,他真是被美丽的园艺场“打动”了,就有了今后学农的打算。

当时,一个懵懂孩子的心里,就此埋下一颗立志学农的种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幽默地说,“要是早知道农村又穷、又脏、又苦,我可能就不会学农了。”笑谈之间,其实并无悔意。高中毕业时,袁隆平不顾父亲希望他“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报考了位于重庆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解放后,该校并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这个僻处湘西的小地方,他开始了日后震惊世界的研究。

居住陈设如同普通农居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的一栋二层小楼里,一间一室一厅的房子是袁老的休息室兼工作间。一台普通的“康佳”彩电、几把椅子,外加一处木制沙发……记者看来,袁隆平居住房间的陈设与普通农居没啥两样。

当时担任袁隆平的助手辛业芸博士也透露,袁老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十几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袁老说。

向来对自己很“小气”的袁隆平,对母校却很大方。2009年,袁隆平来到武汉,参加母校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并向该校“袁隆平奖学金”再次捐助20万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

收徒”必须“敢下田”

在海南三亚一处农场里,本报记者看到,每块田里都竖着标记,田里长得茂盛的正是杂交水稻。当时,袁隆平介绍说,三亚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那里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非常适合于农业研究。举世闻名的“水稻野败不育株”就是在三亚发现,最终培育出了神奇的杂交水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还透露,自己以前的爱好和特长其实不是水稻,而是红苕,曾在大学期间花了三年多时间对红苕进行研究并小有成果。

关于他如何收徒弟的话题,袁隆平表示,自己收徒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喜欢看书、会电脑、敢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