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出了44位革命烈士 林家一门多人为革命牺牲 便衣队长林桂华令敌人闻风丧胆

楚天都市报 2021-05-14 08:11

大崎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肖超

林桂华(1916-1946),湖北省团风县杜皮乡孙家冲人,共产党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大崎山地区(麻城、团风、罗田之间)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便衣队队长。13岁参加革命,1946年因叛徒出卖被俘,经受国民党反动派各种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牺牲时年仅29岁。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80岁老党员林杰川缅怀父亲林桂华烈士

林家一门出了多位革命烈士

5月12日上午,湖北省团风县杜皮乡孙家冲村80岁的老党员林杰川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孙家冲村这个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就出了44位革命烈士。

林杰川是革命先烈林桂华的长子。林桂华作为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大崎山便衣队队长,打土豪、分田地、救助穷人、锄铲土豪劣绅的事迹,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给林杰川讲过无数遍,激励他成长。

大崎山坐落在团风县、罗田县与麻城市之间,海拔1000多米,是大别山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张体学、陈再道、刘西尧、郭述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辗转战斗。

林杰川说,林桂华的三叔林文法是红二十八军的营连级干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文法率200多名黄冈子弟兵跟着贺龙去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牺牲在长征路上。三婶戴氏是红二十八军的卫生员,救助过无数伤病员,红二十八军长征后她留守当地照顾伤员,被叛徒出卖牺牲。林桂华的五叔林文海曾担任贾庙区委书记,因叛徒出卖牺牲,尚未结婚。

林文法与戴氏生下两儿一女,女儿林远荣在南京坐过国民党的水牢,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才释放;女婿程合鸣曾担任冈麻县委书记,在解放麻城的战役中牺牲。两个儿子林敬明和林敬喜一个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一个在解放战争中牺牲。

林桂华13岁时就跟着叔叔们一起给红军做事。1936年黄冈中心县委组织大崎山便衣队,聪明伶俐的他加入便衣队,成了交通员。便衣队即北方的“武工队”,又称“手枪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到地主家抢粮食分给穷人,当地土豪劣绅惶惶不可终日。1939年,林桂华担任大崎山便衣队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桂华担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一次在大崎山西北部的但店镇筹粮筹款时,被捕入狱,为党流尽最后一滴血。

将建红色旅游基地供后人瞻仰

12日上午,孙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林楚志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我们村是红色村,村里的烈士仅留下姓名的就有44位,红军洞、红军路等红色遗址12处将建红色旅游基地。”

林楚志说,红军洞位于村里龙王山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著名农民运动领袖漆先庭以卖豆腐为名发展党组织,走街串巷时发现了这个极其隐秘的山洞,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敌人悬重金捉拿他,他曾在洞里躲藏过。1935年红二十八军领导人高敬亭派汪少川领导的大崎山便衣队来此地创建革命根据地,伤员晚上住在卢家湾,白天抬到山洞。那个时期漆少川、林桂华、方海东(高敬亭的秘书)等都曾在洞中躲藏过。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南下干部侯单桂、黄冈地委书记崔庭智在洞里住了一年之久,秘密地为他们送水送饭的主要是卢湾和老铺湾的群众。

林楚志介绍,团风县有关部门已计划将红军洞、红军路等红色遗址开发出来,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供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