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孙敏 汤爱清
“您办卡有什么用途?”
“购买了云梦某楼盘小户型房屋,需办理还贷。”
4月20日,孝感市农商行营业部,一名中年女子申办银行卡,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核查,发现银行与该楼盘并无房贷业务。被识破后,中年女子转身离开。工作人员迅速在系统群发出警示,提醒所有支行防范。
类似场景,时常出现在孝感市各大银行网点。
作为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攻坚行动试点,孝感从源头筑牢反诈防线。数据显示,一季度,孝感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数,预警止付数同比上升4.8倍。
断“两卡”,阻断电诈信息流、资金流
短短一年间,中国移动孝感分公司业务员丁琪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遇到60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小孩、手持外地身份证办卡的,丁琪都会多问上几句。
4月20日,孝昌一位老人在一青年人陪同下,来到业务受理台。得知老人已有一张电话卡,还需再办一张新卡时,丁琪提醒老人:“借给别人用,可能会涉及犯罪。”老人迟疑了一下,坦言确实不是自己用。一旁年轻人开始不耐烦地催促。见此情形,丁琪拿出一份开卡管控告知书,告诉老人有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婉拒了老人的办卡申请。
丁琪出示的告知书,由孝感市公安局与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联合发布,明确告知了18种有可能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开卡、办卡行为。“轻者取消通信服务、纳入‘黑名单’,重者追究法律责任。”丁琪说。
电话卡、银行卡泛滥,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去年10月,孝感市公安局会同三大电信运营商、14家银行联合开展“断卡”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两卡”黑名单制度。
开卡环节堵漏洞。金融系统、通信行业实行“谁开卡谁负责”原则,出现一个涉案号码,业务受理员最高处罚1000元;出现大量涉案银行卡、手机号的代理网点,将被取消业务办理资格。
交易环节强监控。对多次注销开办卡、夜间交易频繁等异常账号,进行重点监测;一个号码涉案,所有关联卡冻结,5年内不能开新户,禁用手机支付。
“‘断卡’打中了电诈犯罪的七寸。”孝感市公安局打击电诈指挥部行业治理组组长张德斌介绍,行动启动以来,1210名个人和54家企业被纳入“黑名单”,他们将面临停办新业务、暂停支付所有业务5年等惩戒措施。
快止付,争分夺秒与骗子赛跑
“我在网上APP上申请贷款,客服要求先转一笔保证金过去,这是诈骗吗?”4月21日,一名市民打进孝感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96110专线,接警员刘茜仔细记录,研判发现这是一起网上骗局,于是告知对方,切勿转账。
公安机关在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时发现,受骗群众往往出现“不知道去问谁”“可以找谁求助”等情况,耽误了终止犯罪的最佳时机。去年9月,省公安厅组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集中攻坚队,抽调86名精干警力入驻孝感,开通96110反诈专线,帮助群众甄别信息,识破骗局。
随后,多个省部平台权限、侦控资源相继下放接入孝感,30多家互联公司参与。“我们与骗子赛跑,可做到数据秒级响应。”孝感市公安局打击电诈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盛鸿雁介绍,96110报警服务台,实行与110、受害人三方通话机制,实现同步冻结账户、同步追踪诈骗线索。
一个来电,就是一场围追堵截——线上,接线民警通过来电人的身份信息、对方账户等信息进行研判,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结果;线下,反诈中心指令辖区民警赴现场同步处置,争分夺秒拦截制止可能发生的诈骗案件。
一般情况下,受骗群众将钱汇入电诈分子的一级账户,钱会在短时间内分散转移到二级、三级直至N级账户中。群众在报警时若能及时提供准确的嫌疑人账户,96110通过系统内上报、完成审批、止付冻结,10分钟内可对嫌疑人的账户实现延迟止付。
去年11月,一位高校女教师从朋友圈陷入投资理财骗局,几天之内被骗250多万元,直到最后转出一笔50万元款项后,才恍然大悟,于是迅速拨通96110报警。平台启动止付响应,为群众挽回45万元损失。
从开通以来,孝感96110专线止付金额达到3亿余元。
全民反诈,粉丝变线人
在孝感,提到“孝警阿特”,几乎无人不知。
阿特,真名陈特,是孝感市公安局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警察。他擅长拍摄警事短视频,两年前,孝感市公安局创立“孝警阿特”视频号,向公众普及宣传反电诈知识。
一线抓捕、阿特说案、反诈小剧场……一批真实、生动的微视频栏目,吸纳了千万余粉丝。
去年,一名粉丝在后台举报,称孝南区某写字楼内可能有电诈窝点。情况反馈到反诈中心,经讨论,公安局决定出动警力打击,“孝警阿特”全程现场直播。
果然,这是一个窝藏多日的电诈团伙,警方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借助“孝警阿特”视频号的影响力,孝感公安发布系列反诈漫画、连环画及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针对不同辖区不同人群开展精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