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
市民来此游玩
“马投潭遗址”石碑
公园一处公告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叶宗云 实习生 颜昊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今年五一假期,武汉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位于武汉近郊的东西湖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日均涌入游客2000多人。
码头潭文化遗址公园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北部,在码头潭村西城隍台上。码头潭曾一度被称为马投潭,近些年,马投潭的名称又被改为码头潭。
武汉市文物考古所通过考古发现,码头潭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5500年到6500年,比武昌放鹰台新石器时期遗址大约早上千年,这意味着,这一发现将武汉地区人类居住历史向前推移了约1000年。
曾经是沼泽野地
东西湖围垦之前,沼泽遍布,荒无人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武汉东西湖被认为是沼泽野地,无人居住,直到码头潭遗址被发现。
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在东西湖码头潭村西部的山丘上采集到大量文物,其中的石器主要为石凿,陶器以碗、鼎为主,伴随有大量炭粒。
当时考古结论认为,码头潭遗址属晚期屈家岭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4000年至4500年。2013年再次对遗址进行文物调查、勘测,认为码头潭遗址为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5500年至6500年。猜测这里人类活动历史比盘龙城遗址还早,比武昌放鹰台新石器时期遗址大约早上千年,这意味着,它的发现将武汉地区人类居住历史向前推移了约1000年。
5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站在码头潭遗址旁的山丘远眺,东西湖最高峰吴家山映入眼帘。码头潭遗址公园管理办负责人夏汉友说:“古时,码头潭便处于两处山丘之间,由于地势较高,适合新石器时期人类繁衍生息。”
不过,码头潭文化出现了断层。极目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码头潭遗址的文化历史虽然悠久,但未见足够的延续性。据考古学者推断,在新石器时期,此地较适宜人们居住,形成了较深厚的文化堆积,可能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们找到了更适宜的居住区域,离开了此地。
马投潭还是码头潭
在码头潭遗址西侧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1988年由武汉市政府和1992年由湖北省政府立的“马投潭遗址”石碑。
到底是码头潭还是马投潭?这让很多来此游玩的市民不解。“关于地名的考证比较困难。”夏汉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一方面,由于天灾、战祸、时代更迭等各种原因,另一方面,该时期是文字产生的初期,除了考古发掘文物外,无其他史证。对于马投潭名称来历的解释,有的说法是因为“昔有雌马偕驹在此投潭”。不过,这仅是传说。
极目新闻记者从码头潭公园获得一张民国时期的武汉市空间格局图。从地图上可见,早在民国十六年,马、涂两个姓氏的家族成员居住在该区域,地图上的地名为“马涂潭”,可能源于姓氏。有学者猜测,可能是武汉话的发音原因,“马涂潭”逐渐被人们称为“马投潭”。
这张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当年该区域水系发达,东西湖区内有东湖和西湖以及其他湖泊,在整个东西湖占据了较大面积。后来,东湖和西湖及其他湖泊由于围湖造田等原因,湖面面积逐渐缩小,相连的大片水域退缩为南部的一个大湖和西侧的鱼塘、藕塘以及北侧的小片水塘。
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的村落有居民150余户,居住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明清年间,码头潭为长岭岗地,岗前为古河道,码头潭为渡口,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人来客往,十分热闹。《依云楼集· 避地雨山记》曾有“码头潭”的记载,当地村民也将“马投潭”称为“码头潭”。近年来,武汉当地学者据此史料研究,认为“马投潭”应改名为“码头潭”。这些年,当地政府正式将“马投潭”改为“码头潭”。
柳暗花明码头潭
现在的码头潭公园遗址,规划建设水域面积12公顷,绿地面积26公顷。公园三面环水,南部为码头潭,水面开阔,西部和北部有三处池塘通过东侧水渠与主湖相接。
村民们在这里“面水而居,临水而休,入水而游,用水而养殖,利水而交通。”开阔的水面、荷塘、池塘以及湿地,构成了当地的水泽景观。学者贺慧曾著文介绍,“码头潭村鱼塘、藕塘相嵌,春季柳桃相掩,夏季荷映碧叶,秋季湖光潋滟,冬季清悠恬静”。
有诗云:“丘岗村舍一脉牵,沧海桑田五千年。远古人迹何处觅,柳暗花明马投潭。”如今,码头潭村的村民整体搬迁后,该村经过改造,一步一景,已成为武汉市民休闲运动好去处。
2013年,东西湖区政府本着“还地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让百姓感受到“幸福东西湖”,超前谋划公园、绿道建设,打造以码头潭古人类遗址保护为重点、以历史环境格局及要素恢复为核心,集保护与展示、旅游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型公园。
5月6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园内探访时看到,几名从江夏区前来游玩的市民正在拍照,带队的戴慈丽老人今年70多岁。两年前,码头潭遗址公园刚开园时,她曾跟随老年大学摄影班一起来过,这里的景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这一次,带我的姐妹们来逛逛,欣赏这里的美景。”
“整个公园呈3个同心圆结构。核心是新石器时代码头潭遗址,往外延伸是环形明清风格文旅古镇,最外围是景观带。”夏汉友介绍,这里不仅是一座新石器时代博物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服务于民、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城市公园。
极目新闻记者在园区漫步,阳光草坪、老街古镇、烟雨西堤、亲水平台等景点依次展开,湖泊、亭台别有一番风味,暖风拂过,登高远眺,眼前的美景赏心悦目。去年,武汉啤酒节在此举行,热闹非凡。
“东西湖城市公园美景不只有码头潭公园。”东西湖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东西湖区现有50处公园、游园和19处“口袋公园”,市民可出门见绿,处处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