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上甘岭》剧照 石榴拍摄
扫码看演出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5月6日晚,位于潜江市的曹禺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们的心被上甘岭战役所牵动着……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响。此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兵力,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2.5万余人。
由北京巨龙世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上甘岭》,拉开了首届曹禺戏剧展演季的序幕,1000多名观众在舞台上的炮火连天中居安思危,感受71年前那场立国之战……
从真实、朴实、扎实处下功夫
没有一个地方比上甘岭更让中国人念念不忘,没有一场战役比上甘岭战役更能诠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话剧《上甘岭》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场景,讲述一位会说山东快书的炊事员老马、坑道里唯一一位学生气质女卫生员、一个被俘的美国伤员和一群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络的狭小坑道内,顽强对抗强大的敌人,从一个连打到一个排,再到一个班,最后只剩二人坚守到胜利的故事。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舞台作品,《上甘岭》从真实、朴实、扎实三方面下功夫去挖掘人物。据了解,话剧《上甘岭》中几乎每一个事件都有据可考,虽然视觉效果上有大片质感,却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
该剧演员历经层层选拔与两个多月军事化训练,剧中,16名演员在舞台上分喝一壶水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观看的时候,我都能清楚地看到演员们眼中对于水的极度渴望!”据了解,在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把体验生活、训练演员等工作放在首位。年轻的90后演员们排练一上午,16个演员只分一瓶水,大家在相互传递水的过程中,才领悟到那一盒盖水放到嘴里多么不容易,这种感同身受的扎实体验,才能让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宛如战争大片的震撼观感
在150分钟的话剧中,枪林弹雨,飞沙走石,逼真的视听效果和爆破特效让观众如同亲临战场,爆破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将观众们的情绪一下子拉回到71年前……
《上甘岭》制作人李东不仅对题材感兴趣,更对如何把红色经典题材进行具有当代审美的转化感兴趣。他非常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响让他触动很大。他希望话剧《上甘岭》也能有那样的效果,要让今天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也能觉得话剧《上甘岭》好看,也能被其震撼。
在舞台上搞爆破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来剧场本身不允许出现明火和爆炸物,二来有限的舞台空间也给爆破效果和保护演员、观众安全造成不小的困难。于是,剧组请来了电影《八佰》《我和我的祖国》的特效师张涛,试验性地将爆破技术搬上了话剧舞台。凭着多年经验,张涛选择了“气动爆破”方式,利用压缩空气蓄力,炸开炮弹、子弹以及沙石等物品,营造出飞沙走石的战争氛围。
整部剧目在现代与战时场景中穿梭,以有笑有泪的情节感染着观众。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脸上都挂着泪水。
演出结束时,伴随着阿云嘎演唱的《我的祖国》旋律,全场观众自发合唱了起来。
市民丁明在看完当天的演出后激动地说:“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以前,上甘岭只是在历史书中学到过,今天看过话剧,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先烈的感恩。”
值得一提的是,潜江站是《上甘岭》湖北巡演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