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的荆楚文化情 | 过影

长江日报 2021-05-05 10:06

长江日报5月4日讯 5月4日上午9点半钟,湖北省博物馆门前预约参观的外地游客已排起长队。当天正好是省博213号青年志愿者胡文端的轮值时间,她和同伴们早已在馆内大厅穿好红马甲做好了义务讲解员的准备工作。

胡文端让同伴帮忙戴上“公共文明志愿引导员”红袖标。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上午11点,身着红马甲的胡文端让同伴帮忙戴上“公共文明志愿引导员”红袖标后,先到总服务台报备,然后来到《志愿者为您讲解 免费》的标牌前,带领游客有序进入曾侯乙馆参观。

胡文端准备带游客进入曾侯乙馆参观。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胡文端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将文物和它背后的历史故事相结合、联系涉及的民风民俗等典故,让外地游客通俗易懂了解荆楚文化。

游客在听胡文端生动活泼的讲解。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在“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等文物前,重点讲解时间都用了10分钟。

胡文端在讲元青花四爱梅瓶“镇馆之宝”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胡文端像一块吸铁石,听她讲解的游客跟随她移动。一个小时的曾侯乙馆参观讲解结束时,一些外地游客意犹未尽执意要胡文端再上楼去讲解越王勾践剑和元青花四爱梅瓶两件“镇馆之宝”的故事。

胡文端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了游客。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观众听完她的讲解,由衷地鼓掌表示感谢。

中午快1点钟,忙碌了一上午的胡文端回到志愿者办公室,端起自带的热干面当了午餐。从事教师职业的胡文端,对文博兴趣浓厚,2015年报名参加省博的志愿者考试培训,荣幸地成为一名博物馆的青年志愿者,每周二来省博当义务讲解员。

胡文端回到志愿者办公室,端起自带的热干面津津有味的当午餐。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胡文端说:每次解说都要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重,讲好荆楚文化是一种追求和责任。

胡文端在“家门口”留影。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