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摄影记者 李辉
今年五一,武汉的诸多景点迎来全国游客打卡,黄鹤楼也是人气爆棚。作为黄鹤楼景区最火的文创产品之一,吃一根黄鹤楼雪糕成为不少游客们的必选项目。
其实,不只是黄鹤楼雪糕,这个假期,网友们晒出的各种“文创冰品”火出了圈,主打文化范儿的各大博物馆限定款雪糕,又俘获了不少粉丝的心。有网友打趣称,看来以后认真打卡景区,要从收集雪糕棍开始了。
黄鹤楼雪糕继续热销
5月4日,一位陕西来汉游客在黄鹤楼拿到雪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她说:“太漂亮,舍不得下口,先发个朋友圈拉拉仇恨。”
记者在景区看到,不少销售点都有“有仙气的雪糕”的宣传标语。在售雪糕有两款口味:白色酸奶黄桃味和巧克力味。
“中午就卖完了,正等补货。”有销售点工作人员说着,立马打电话询问补的货何时能到。
4月3日,一篇《黄鹤楼有仙气的雪糕,“糕”调上市!》的文章从黄鹤楼景区的官方账号发出,宣告黄鹤楼雪糕即将与游客见面。
文章中写道,这款雪糕被称为“有仙气的雪糕”,宣称“是美食,更是艺术品”。
4月7日,随着朱广权、李佳琪来到武汉公益带货,他们白天拿着雪糕打卡黄鹤楼,在自己和央视的微博上给武汉打call;晚上的直播,更是一开场就“玩”起了黄鹤楼雪糕,让雪糕又火了一把。
“黄鹤楼文创雪糕产品,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型的等比例黄鹤楼复刻版。”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游客看到的黄鹤楼雪糕,是非常立体的,飞檐、瓦片、阁楼都很清晰。那是因为它对黄鹤楼进行了完全的复刻。后期可能会根据销售情况,考虑增加更多口味。
全国文创雪糕大火出圈
极目新闻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打卡的游客们,纷纷晒出了各自在景区购买的雪糕冰品,他们不少觉得:有新意,惊喜极了!
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这个假期就因“面具冰激凌”火出了圈。
这款冰激凌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两款青铜面具为模板,打造了三星堆版“娃娃头”,1200多支冰激凌一上午就被抢空。
和黄鹤楼雪糕一样,这款产品目前也只有两种口味:“出土味”(巧克力味)和“青铜味”(抹茶味)。
不过,设计师介绍,未来还会有青铜大立人、青铜鸟头等多款造型冰淇淋上市,还将增加青柠、草莓等多种口味。
“三星堆”牌雪糕火了后,各地官微发起“文创雪糕挑战”,一场大型“连续剧”开演了。
@四川观察率先发起挑战,@湖北日报表示湖北不会输的,并“组队”应战,晒出了黄鹤楼雪糕、越王勾践剑慕斯、编钟巧克力等。江西随后亮出王牌:滕王阁造型雪糕……
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创产品的火爆,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景象。只是这次,火到了冰品上。
记者梳理发现,文创设计行业自故宫文创开启先河以来,整个发展过程不到10年,行业从业者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
从最开始的胶带、书签,到现在的家居、服装,再到彩妆、护肤品,还有眼下大火的冰品。
可以说,在年轻消费者的集体塑形之下,文创产品不断迭代。
时下,有着强烈的情感代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的文创产品,成为最新一代文创产品的“标配”,也是最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设计。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占比更是达到了30%。而近些年国潮兴盛,年轻人也是背后的消费主力军。
“其实,文创类产品是整个快消品行业新出现的一种‘情感’产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随着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之后,中国快消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极致的细分时代,每一款不同的文创产品,都能引起部分消费群体的情感共鸣,这也是其之所以吸引人的要点之一。
朱丹蓬认为,这是中国快消品行业的一个进步,不过,如何把握产品的文化底蕴、创意设计,以及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对文创产品开发者、设计者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