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5月1日讯 近年来,在青山公安这片培育英雄模范的沃土里,“忠诚、为民、务实、担当”的种子处处发芽,在英模精神引领下,一批又一批青年民警用奋斗书写时代,用拼搏定义未来,为守护十里钢城平安挥洒汗水热血,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着光彩。

QSir剪影照。通讯员邹航摄
缉毒,抗击病毒,他都冲在前
“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好想抱抱他,亲亲他。”去年3月11日晚,当身在抗疫一线的QSir(化名),在视频中看到在老家生产完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时,他激动得哭了。
去年春节前,QSir回老家同父母妻子团聚。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2月6日,14天的隔离期刚满,QSir到当地政府办理好返汉手续,告别父母和妻子,驱车500多公里赶回派出所。一头扎进了战“疫”一线,承担起接送病患和社区防控的重任。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他被评为“武汉市抗疫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今年调入禁毒大队,QSir师从“全省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一等功臣刘中健,成为一名缉毒警察。
“缉毒”二字常常与危险联系在一起。3月底,QSir获得了一条毒品线索后开展研判,经过连续3天的密切追踪,他彻底摸清了毒贩活动的轨迹。面对反侦查能力极强的嫌疑人,QSir和同事夜心继日地跟踪蹲守,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2日下午找到毒贩窝点。
“警察,别动!”QSir确认目标后第一个冲入窝点,一个拉肘别臂将主犯牢牢控制住,在同事支援下,另外4名嫌疑人被成功抓捕,共查获毒品1.88公斤,缴获毒资43.96万元。
“缉毒,抗击病毒,都是与“毒”做斗争,关键时刻顶得上,才不负热血青春。”
向“追赃哥”学习,破案,更要追赃
张潇龙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5年参警加入刑侦大队后,拜师于被誉为刑侦“最强大脑”、破案“关键先生”的王福保,短短5年时间便成长为视频侦查的“小专家”,现任大队视频中队中队长。

张潇龙工作照。 通讯员邹航摄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必须要尽100%的努力。这是师傅退休前对我的叮嘱,也是我每次面对疑难案件时恪守的信条。”在办案中,张潇龙发现有时案子破了,但群众仍不满意。“每次案子破了,群众最关心的是东西追回来没有,只有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能真正让他们满意。”张潇龙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此后,他有空就向刚调入大队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追赃哥”王勇请教破案追赃的秘诀,跟班学习他自创的“快、细、盯、勇、勤”五字追赃法。

张潇龙工作照。通讯员邹航摄
今年年初,一名外地来汉菜贩将包放在运输车的副驾驶座上,卸完菜后发现包不见,包里装着2.7万元现金。张潇龙和王勇兵分两路追踪,花了3天时间,将嫌疑人抓获,又马不停蹄赶到嫌疑人的老家,将其尚未花掉的赃款追回。
“谢谢你,这可是我们家好几个月的收入呢!”收到钱款被追回的好消息,失主喜笑颜开。
“小民警”也有调解“大智慧”
走进新沟桥街派出所,刚刚处理完一起邻里纠纷的李港回,正一边整理材料一边忙着和师傅复盘,总结调解纠纷的经验。李港回的师傅是“汉警抗疫献血第一人”、新沟桥街派出所副所长宋晓波,去年9月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李港回工作照。 通讯员邹航摄
“群众找到你,首先是真的有困难了,其次是对你信任,即便你可能帮他们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你的那份认真诚恳的态度,就让老百姓感到心里是暖和的。” 师傅的话李港回记在了心里。
“这个警察小帅哥真不错,别看年纪不大、斯斯文文,搞工作还有两下子!”辖区张女士逢人便夸李港回寻人找物有本领。今年3月30日晚,张女子将装着手机、5000元现金和小孩就医证明的背包不慎遗失,来所里报警时急得直跺脚。看到群众心急如焚,李港回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帮她找回失物。当晚,他便调取沿线100余个监控探头开展追踪,连续奋战两个昼夜后,最终锁定捡包人特征,通过上门沟通引导,顺利将背包完好无损地交还到了张女士手中。

李港回工作照。 通讯员邹航摄
今年以来,李港回共参与侦破刑事案件70余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40余次,收到锦旗5面、感谢信3封。(通讯员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