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上线人数连续14年增长,谱写“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传奇 “黑马”经开一中是这样炼成的

楚天都市报 2021-04-29 08:36

校园中心广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冉红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萧灏

坐落在三角湖畔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经开一中”),是一所高起点的现代化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以“点燃生命之火,促进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以趣味、高效的课堂建立立体、多维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今年3月,因在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上成绩亮眼,经开一中获评“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

2020年,该校理科一本重点上线率70.4%,文科一本重点上线率63.8%,音乐、体育、美术、传媒、飞行员等文化和专业双上线82人,全口径一本重点上线率超过330人,更诞生了一个“最牛班”:高三(12)班26人高考成绩过600分,最高分达667分。

事实上,经开一中的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已连续增长14年,大批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这甚至吸引不少学生跨区就读。近两年,该校每年的新生中,外区学生高达100多人,占比超过20%。

实行小班额精细化培养

第一次走进经开一中的人,往往会感叹于她的环境优美:该校校园面积约200亩,按照教学、生活、体育运动三类功能分区布局;每个教室里,学生人数不太多,坐得相对松散。

“现有39个教学班,每班约40人,大大低于50人/班的国家标准。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经开一中副校长冉红说,学校教职工配备充裕,173人中便有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6人,博士研究生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60人,“我们坚信,为老师减负,帮助老师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受惠的是学生。”

在此基础上,高效课堂改革得以深入。2013年,该校推行多年的“两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获武汉中小学高效课堂优秀教学模式,2019年,它的升级版“1+N”深度课堂教学模式获武汉开发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简单地说,就是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求证四个基本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省特级教师、经开一中2020届“双一流”班的班主任李德贤说,这与国家新高考改革的方向一致,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验证,“2017届,班上有39名学生,20多人考上985高校,其他都去了211高校,考了最高分的同学去了中科大。2020届,高考成绩创历史,26人超600分,最高分667分。”

在经开一中,对学生进行精细化培养已形成习惯——学校每名老师都是班上六七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全面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日常表现;晚自习时,全年级老师将桌椅搬到走廊,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疫情期间,为解决学生做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学校将原来40分钟的课程延长至60-90分钟,将每一门学科的授课、作业、讲评、答疑辅导“打包”在一起,当堂消化学科内容,学生的学习节奏能始终保持良好……

以心换心激发学生潜能

李德贤经常从其他朋友那里听到班上家长对他和经开一中的表扬——原来,家长们自豪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自发为学校当起了宣传员;在经开一中的论坛上,也总有已毕业上了大学的学生怀念母校的好老师、好的住宿条件。

高认可度的答案,也许就是经开一中校长丁振卫的名言“凡是有利于学生的事情就坚决干”。担心学生上下学不安全,早晚学校路边的灯总亮着,甚至请隔壁的三角湖小学也把灯都打开;有学生反映自己带饭时吃到的饭菜总是凉的,学校就立即添置了6台微波炉,方便学生热饭;学校不断改善住宿条件,常常利用暑假进行翻新;为特优新生设立“英才奖”,邀请他们参加学校名师主持的研学实践活动;今年,还有意为部分有需要的外区新生的家长提供陪读公寓……

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2006年创办了法语特色班,开发了法语语言文化课程、日语语言文化课程等特色化教育途径。

尤其是“法语班”,它面向全省招生,班上学生的学费和其它班级完全一样,按照普通学生的收费标准正常收费,不额外收费,办班所增加的费用由政府专项拨付,可谓武汉市最省钱的中法班,2019年,法语班共有20余同学拿到法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曾在该校召开现场会,介绍经开一中得到武汉开发区管委会、教育局大力支持的纯公费零起点的中法特色教育项目及其他国际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