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运河三湾公园
黑天鹅与它们的“家长”骆春明
鸟叔的镜头见证扬州生态修复
瘦西湖醉人春景
流经现代扬州市的千年古运河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孙泽宇
极目新闻摄影记者 王永胜
孟山人孤帆远影,采访团驰行长迹。极目新闻联合东风雪铁龙发起的“沿着高速看中国 极目中国万里行”活动辞别黄鹤楼后,与唐代诗人孟浩然一样,在阳春三月谷雨时节抵达扬州。
诗词里的扬州是唐朝繁华富庶的都市之一。春风十里,歌舞繁华。
扬州依运河而生,因运河四海名扬。过去数十年间,扬州人一直以“绿杨城郭是扬州”为指引,进行生态环境的改造,如今的扬州,或许只用负责貌美如花就够了。
重生的运河三湾美景
古运河扬州段,既是运输的黄金水道,又是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河道。自2500年前开凿至今,古运河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其核心的航运、灌溉及防洪功能始终得以延续。
古运河畔,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空气清新,游人如织。人们慢悠悠地踱着步,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时拿起手机,上扬着嘴角拍照留影。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而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周边聚满化工厂。水体发黑,异味熏人,是许多扬州本地人都不会涉足的区域。
今年65岁的王运辉,在运河三湾边住了几十年。“小时候我在这里放过牛,环境还不错的。”他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幼年时的场景,说上世纪60年代,这里满是大片的农田、草地,河水清澈,鱼虾嬉戏。但到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化工厂在此落户,环境开始变化,再之后20多年里,周边几乎遍布农药等各种制药厂。
“河水颜色眼看着变黑变黄,隔老远闻着的是臭味。”王运辉说,看到曾经美丽的三湾受到污染,他内心非常失落。所幸,近几年,运河三湾区域进行改造治理,污染工厂撤离了,发黑发臭的河水又恢复了清澈,三湾由污染地变成了生态公园。“这里改造好了后,空气闻起来也舒服了很多。”闲暇时间,老人就常来公园散步。
公园的一侧,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在建设,预计今年6月18日开馆。景区负责人说,这座博物馆就是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可以纵览运河的历史、文化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
瘦西湖里的黑天鹅“家长”
杨柳堆烟,飞絮飘舞。在著名瘦西湖景区,讲解员们全部换上柳条盘扣的制服,令南来北往的游客,都沉浸在这醉人的春意里。
一个黑色的身影,从人群的间隙中匆匆走过,这个人是景区的特勤队队长骆春明。负责景区安保的他,同时还是瘦西湖里28只黑天鹅的“家长”。
2017年,骆春明从部队退伍后到景区从事保安。“黑天鹅不怕与人亲近,还会大方地与人互动。”他向记者介绍,来景区后很快就喜欢上这里的黑天鹅,而之所以成为它们的“家长”,也是缘于一场“事故”。
2017年3月,有孩童看到景区内一只黑天鹅下了一窝蛋,出于好奇,凑近观察,却不慎弄破两枚鹅蛋。黑天鹅妈妈仰天哀嚎的一幕,被巡逻至此的骆春明看到。“当时我的心都要碎了!”他说,打那以后,他对湖区的黑天鹅更加关怀备至,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4年里,骆春明熟悉了瘦西湖的每一只黑天鹅,对它们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若有哪一只不在自己的驻地,我们都会去寻找,生怕有个三长两短。”
去年底,瘦西湖进行史上最大规模清淤,为避免施工对黑天鹅造成影响,骆春明和队员们搭建了一套“疗养所”,避雨通风,分室而居,让黑天鹅们暂时“搬家”。今年初,清淤完成,水面能见度达30厘米,黑天鹅重回瘦西湖,与大家亲密相伴。
2014年,瘦西湖首次引进8只黑天鹅,截至目前已增至28只,还有几只即将出生的幼崽。统计显示,景区有绿地树木300多种,草本观赏植物100余种,水生植物10多种。生态环境变好,更多的黑天鹅乐意在此繁衍栖息。
扬州人数十年努力保护着瘦西湖的生态,也维持着一条“看不见任何现代建筑”的瘦西湖天际线——在瘦西湖景区抬头四望,视野里没有任何一处现代建筑。
“时间在瘦西湖好像是静止的,数十年前的景色,今天在相同位置看上去是依然的模样。”一位扬州市民说。
“鸟叔”与他镜头下的鸟儿
现年74岁的扬州人蒋永庆热爱摄影,尤其钟爱拍摄鸟。他的鸟类照片曾多次被整理成册出版,让这位摄影师更知名,他被扬州当地人称为“鸟叔”。极目新闻记者在扬州荷花池公园见到蒋永庆,这里是他的拍摄阵地之一。
在公园门外的长廊坐下后,蒋永庆递给记者一本《扬州观鸟拾趣》,厚重的摄影集里是他精选的鸟类摄影作品。蒋先生说,起初开始拍摄鸟时,只是简单地拍个照片。后来有好友建议说要想拍好鸟,一定要拍出它们的故事,“我深受启发,拼命学习各种鸟类知识,认真观察这些鸟儿的活动”。
2010年,蒋永庆花17万元购买了相机和长焦镜头等,开始专心拍摄鸟儿,这一拍就是12年。为了拍好更多的鸟儿,他到过扬州城内几乎每一处鸟类群栖地。只要得空,他便带上相机,有时凌晨四五点出门,荷花池公园、运河三湾、瘦西湖等地,都留下他守候鸟的足迹。
“你看,这是水雉,它们一般只生四个蛋。”“这是黑翅长脚鹬,孵蛋时间差不多半个月。”蒋永庆指着图册向记者讲解,为了记录黑翅长脚鹬孵蛋的过程,他曾连续“蹲守”了27天。
十余年间,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扬州鸟儿的种类丰富了许多。据这位“鸟叔”介绍,扬州当地的鸟类已由当初100多种,增加到如今近300种,越来越多珍稀的鸟儿开始出现在他的镜头中。
出于对鸟儿的喜爱,蒋永庆非常注重对它们的保护。2016年,他在市内一处公园水域,发现了四只珍贵鸟类水雉,但不久后,有工作人员清理了水草,导致水雉失去栖息地,四只水雉只剩下一只。他多方奔走呼吁希望能保留那一片水草,终于,公园方补栽了水雉喜欢的那片水草,并筑巢引凤。两年后,四只水雉果然重聚。
蒋永庆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瘦西湖边的一处小树林里有不少鸟类栖息,他总是打开树林里的水龙头放水,让鸟儿在此洗浴、饮水。但他发现,想要更多鸟儿留在这里,单靠人力放水不是长久之计。他于是又向瘦西湖景区工作人员建议,可以在小树林里建造几处小水池,供鸟类使用。
采访结束时,蒋永庆骑着电动车将记者送回住处。他说,只要自己得空,还会骑车去城内有鸟的地方看一看,拍一拍,“我要把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让大家懂得爱鸟护鸟,珍惜我们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