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
游客参观
2016年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发现的中共五大会场照片
五大会议会址现场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现场教学点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会址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建林 通讯员 刘翔 赵丽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1927年4月20日,一艘停靠在上海码头的英商怡和公司轮船,在一声低沉有力的汽笛长鸣后,逆流而上向西航行。船上的乘客谨慎又镇定,这些被蒋介石通缉的“共党首要分子”,将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前往武汉,参加中共五大。
中共五大会议在紧张的氛围中顺利进行。随后不到3个月,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武汉召开了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探索挽救党和中国革命的出路。
这两次在武汉召开的承上启下的会议,如航标一般,给迷途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艰难困苦中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探访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血腥屠杀时的非常会议 创立第一个中央监察委员会
2021年4月2日,清明节前的雨水,如纱似雾。一群身着黑色制服、左胸口佩戴党徽的企业员工,冒雨站在武昌都府堤20号门前,驻足凝望。
从正门往里看,动工修缮的庭院内,被雨水浸湿的黑瓦灰墙,像一幅洗净铅华的油画。守在门口的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些晚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最大限度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保证了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若置身现场,会不禁想起那些被迫害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聚齐在此,顶着血腥屠杀的枪声,寻找出路的场景。
武昌都府堤20号的原址曾是武昌第一小学,现为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1926年12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武昌第一小学校长王觉新是共产党员,小学又有可容纳200人的场地,所以中共五大会议开幕式就选在这里召开。因环境特殊,还要面对严峻的形势,与会代表都极其小心,“代表们没有出席证,出入开会场所要用‘口令’,第一天上午用的就是‘冲锋’二字。”
中共五大开幕式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当年会场的布置:大会主席团座位、参会代表的座位、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的会标及两侧墙上的各色标语。在这里,身着长衫的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内容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由于党内民主不健全,混进一些不纯分子,虽然人数不多,却严重影响着党的声誉。所以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会址纪念馆的解说员说。
高万娥介绍,当时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10人组成,以王荷波为主席、杨匏安为副主席的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其中有2名湖北人:武汉黄陂人蔡以忱,应城人许白昊。
不幸的是,10名中央监委中有8人牺牲了。1928年,蔡以忱在湖南组织武装暴动时被捕,壮烈牺牲于湘西;同年,29岁的许白昊在上海酱园弄开会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壮烈牺牲于龙华枫林桥畔。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白色恐怖下的紧急会议 21位代表吹响工农武装号角
94年前的一个夏天,烈日炙烤下的武汉,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显得更为静谧沉重。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的二楼,中共中央秘书邓小平正忙着接待分批到场的神秘来客,房子的女主人拉祖莫娃则站在门口不经意间四处观望。
这些神秘来客是从湖北、湖南、上海3处赶来参会的地方代表,在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们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这栋前有楼梯、后有小巷、凉台互通的公寓,给他们提供了藏匿疏散的便利。
时局紧张,交通不便、议题重大,原本定于7月28日举行的会议推迟到了8月7日,这场在敌人眼皮底下召开的八七会议虽然只花了一天时间,但20多位代表花了三天才陆续进入会场。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2021年3月31日,武汉江岸区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在烟雨氤氲之中,保持着上世纪二十年代“怡和新房”的风貌,尽显厚重感。
登上吱吱作响的楼梯,来到二楼的会址复原陈列室,1张长条桌、2把长条凳、8把方凳、4把圆凳、10把高背椅整齐摆放室内。“都是根据参加过八七会议的邓小平、李维汉等老革命家们的回忆复原摆放的。”纪念馆解说员李丹说。
暗红实木的桌椅,不禁把人带入到当时会议讨论的场面和气氛。“这里是早期共产党员们召开八七会议的地方,他们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也指明了方向。”在现场参观的72岁武汉市民罗国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虽年事已高,但还是从汉阳过来,重温这段令人振奋的历史。
在这间20多平方米复原陈列室的门头上,挂着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八七会议会址”几个大字。1994年11月,该题字经国家文物局近现代历史(革命)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纪念馆镇馆之宝。
会址复原陈列室旁是一间道德讲堂,堂内电子视屏上放映着由武汉大学生出镜拍摄的微电影《八七87》,由李光彩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在会议上慷慨激昂地说:“以后要非常重视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一旁的罗国顺颇为感动,“历史虽然代表过往,但革命精神延续到了现在。正因为这些代表,才有了工农武装团结一心的探索路线。”
武汉是片红色热土,长期以来也是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一楼的八七会议基本陈列展厅内,收藏着八七会议记录首页(复制品),透过被岁月浸染而逐渐泛黄的字迹,还能依稀看清与会代表的姓氏和会议召开的三个议程。
走至展厅内,参观者被一枚精致金别针(复制品)吸引。“这枚别针刻着‘赠我生命的伴侣’,是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结婚礼物,见证了这对‘红色恋人’的革命情谊。”解说员李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访谈
两次重要会议承上启下
实现“怎么想”到“怎么做”的飞跃
“中共五大是转变认识的开始,八七会议是方针政策的制定,后来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则是转变的实现。”4月2日,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表示,这一系列过程,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高万娥说,1927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武汉,在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多个“第一次”提法的内容亮相
极目新闻:中共五大会议讲了哪些重要内容?在党史上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高万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拐点。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当时革命联合阵线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动与分化。中共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92人,代表党员57967人。
现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是当时大会开幕式旧址,另一处旧址在汉口黄陂会馆。这次会议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召开,开幕式是半公开的,在汉口黄陂会馆的五大会议则是秘密进行。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之决议》《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等7个文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有很多“第一次”提法。如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蒋介石实行的是法西斯统治;第一次提出要争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产生了党的第一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文献;第一次强调在南方坚持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党章;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等。
中共五大会议,阐明了反帝反封建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苏维埃政权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土地革命认识的质变。此外,还强调了农民运动必须以贫农为中坚,建立农民政权,组织农民自卫军,明确指明土地革命的目的、目标、方法和中坚力量,是幼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鼓起斗争勇气挽救党挽救革命
极目新闻: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中出政权”这样的著名论断,也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定为总方针。会议对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高万娥:八七会议召开的环境是很险恶的,气氛是很紧张的,所以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召开会议仅用了一天时间。会议纠正了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使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出路。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和李维汉主持,李维汉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简要报告会议的筹备经过,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和瞿秋白先后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和《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文件,并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由罗米那兹提出了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各七名的建议名单。
从保存的会议记录来看,当时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个发言的,也是发言次数最多的,一共有7次。“枪杆子中出政权”论断也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八七会议及时召开,使全党没有因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惊慌失措,而是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次会议的召开是历史必然
极目新闻: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召开时间相隔不长,虽然内容不同,但承上启下,具有相关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高万娥:首先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共五大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半个月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则是在武汉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不到一个月,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都处在危急关头;从会议议题来看,两次会议都涉及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政权建设的相关问题。
其中还包括,两次会议的召开都是遵照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在筹备、召开和议决案制定等程序方面的情况也基本相似。
五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土地革命政纲,首倡土地革命的口号,八七会议首次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确定为总方针,并与建立红色政权相结合,贯穿整个土地革命全过程。八七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对五大通过的土地革命政纲作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两次会议相继召开,使得大多数内容议题,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有了五大的铺垫,才成就了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两次会议的召开也是历史必然,同时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指引了方向。
链接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人)
7名正式委员:
王荷波、杨匏安、许白昊、张佐臣、刘峻山、周振声、蔡以忱
3名候补委员:
杨培森、萧石月、阮啸仙
八七会议出席代表(21人)
中央委员: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
候补中央委员:李震瀛、陆沉、毛泽东
中央监察委员:王荷波、杨匏安
共青团代表: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
湖南省委负责人:彭公达
湖北省委负责人:郑超麟
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
其他人员(3人)
中共中央秘书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米那兹及其助手诺伊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