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武大“名嘴”、著名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专家赵林 哲学无用,却有无用之大用

楚天都市报 2021-04-08 09:12

《地中海的辉煌》剧照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对话人物

赵林,1954年出生于北京,国内著名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基督教思想史,著有《古希腊文明的光芒》等。

赵林是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关于他,有一句话曾在武大广为流传,“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等于没上过武大。”他还曾担任武大校辩论队教练,带队获得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等荣誉。

■对话背景

近日,一部名为《地中海的辉煌——罗马帝国的兴衰》的10集文化纪录片,在“文艺青年大本营”豆瓣上斩获8.8的高分。这部纪录片由赵林担任策划人和出镜人,他在纪录片中以实地探访加学术讲解的形式,沿着古罗马文明的兴衰脉络,为观众娓娓讲述那些发生在亚平宁半岛上的绮丽故事。

从三尺讲台转战罗马街头,从面对着百名学子滔滔不绝到冲着摄像机侃侃而谈——这位曾在武大缔造“阶梯教室里人挤人”奇景的名师,正熟练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听手段,创新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事业。

年少时穷 但活得很浪漫

记者:这是您继2017年《爱琴海的光芒》后做的第二部文化纪录片。采用这种形式是不是希望更贴合年轻观众的求知方式?

赵林:应该是这样吧!毕竟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都在古代,在国外,于时间、空间上距离我们都很远,用这种形式讲述古希腊、古罗马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切一些,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了解。我这么多年做研究,一直都是写书,近年来也有一些讲课的音频、视频,后来觉得应该做一个这样的文化影视片。

记者:您前不久在武汉举办了线下文化沙龙,您“学生的学生”陈铭说,《地中海的辉煌》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而那些能产生快速流量的东西只能昙花一现。

赵林:我觉得是这样的。只要你能看进去,你会慢慢品味出其中很深的意蕴,尤其是对古罗马有一定了解的人,会从中看出很多东西,反复看会有更多启发。这部纪录片是我长期研究西方文明厚积薄发的一个结果。我这么多年做古希腊、古罗马的研究,对拍摄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可以提早策划去哪里拍、拍什么。而且我们非常幸运,赶在2019年10月就实地拍完了,不然这个计划很可能就泡汤了。

记者:看您在纪录片里总是神采飞扬,回溯古罗马文明时给人感觉特别浪漫。那您有没有觉得,我们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不懂浪漫了?

赵林:没办法,大家要工作、要赚钱、要获利。不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赚钱的事情,只想着如何获取真知和美感,获得精神愉悦,所以就会关注哲学这些东西。

记者:您年轻的时候,大家似乎以谈论哲学为时髦。

赵林:确实,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聚在一起就是谈文学,谈艺术,谈哲学,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但都活得很浪漫,穷也无所谓了。这是不同时代的潮流。哲学嘛,它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它不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让你思考一些超功利的终极问题,从中获得快乐。我总是喜欢说,哲学是无用的,但却有无用之大用,它让人感到快乐。所以,历史上的大多数哲学家都比较长寿。

求知之余 还要追求弦外之音

记者:我知道您很喜欢马丁·路德的那句“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站在这里”,所以您很喜欢站在讲台上。回想起以前学生“挤破头”来听您的课,您会不会觉得那都是闪闪发光的日子?

赵林:以前我上课,都是用武汉大学最大的教室,每次都是挤得满满的,走道、门口、台阶上都是人。其实当时来听我的课的学生,很多都不是为了选课拿学分的,大家并不在乎学分,就算选不上课也要来听,那时候大家都有一种追求“无用之学”或“无用的东西”的热情。但是最近10年,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这种现象,基本都是教室里有多少位置,就来多少人,甚至还没坐满。很多学生现在选课是为了拿学分,选不上这门课就去选其他的课,反正网上什么都有。这个没办法,以前同学们在求知之余,还会追求一些知识以外的弦外之音,比如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其实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追求实用知识可以带来功利效果,至于那些超功利的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了。

记者:面对这种变化,您会觉得很遗憾吗?

赵林:这是时代潮流,无可厚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可能再回去,就像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古希腊、古罗马一样。

记者:您20年前是武大校辩论队的教练,带队取得过辉煌战绩。这几年国内辩论类节目忽然走红,很受年轻人喜欢,许多辩手也都成了大明星。您认为这是一种风尚的轮回吗?

赵林:我从来不看这些辩论节目,我还是比较欣赏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那种辩论,那是有逻辑的,有思想的,而且有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在的很多辩论只是口舌之辩,哗众取宠而已。我欣赏的是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式的辩论,那是极其厚重的,有深刻的思想在其中,但是现在的辩论里缺乏这些深刻的东西,它充其量就是一种机巧罢了。我们那个时候的辩手需要读很多书,要学习形式逻辑、哲学理论等许多知识;但是现在参加节目的孩子们可能连辩论的基本技能都不懂,逻辑学、修辞法都没有学习过,更不用说深刻的哲学理论了,只是善于诡辩,辗转腾挪,伶牙俐齿而已。

记者:您知道《地中海的辉煌》在视频平台拿到了最高级别的评级,在豆瓣也有8.8的高分吗?

赵林:现在这些时髦的东西,我都不打交道,什么抖音之类的平台,我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觉得与其花时间去了解这些东西,不如去看看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书籍。我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人,连下载歌曲都要别人帮我弄,这次为了能在家里收看这个纪录片,我还花了88块钱找人帮忙在电视上下载了一个什么东西。

记者:听说,哲学家都是快乐的。

赵林:是这样的,自古以来大多数哲学家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有哲学理论让自己活得自在。我也有烦恼,但终归是快乐的,是一个忧郁的乐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