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异地写下几十封信 与“梅”有关的他都很开心 一抽屉书信见证了父母的爱情

楚天都市报 2021-03-17 09:53

刘都庆(左)和李梅钦(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郝利红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去世4周年的忌日,在武汉市龙泉山孝恩园,刘女士一家前来为老人祭祀。“贤妻良母好教师,慈祥勤俭终身伴。”望着墓碑,刘女士念出了碑文。那是5年前母亲离世时,父亲刘都庆为母亲李梅钦镌刻的生平。母亲走后一年,父亲也随她而去,同她一起合葬于此。

异地多年 两人留下几十封往来书信

“满满一抽屉的书信,见证了父母的爱情。”刘女士看着书信,想象父母七十多年前初次相见的那一天。

“爸,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是谁?一袭白裙,青春靓丽!”一天,少年刘都庆问起父亲。父亲告诉他,女孩叫李梅钦,是附近大户李家的孩子。当时,刘都庆还是湖南湘乡一中的学生,他的父亲从北大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这所中学的校长。对两人的事,父亲从未多问,只是告诉儿子“她比你年龄大”。“比我大一点怕啥,当我姐姐也挺好的!”刘都庆坚定地回答。

一封情书,配以阳光俊朗的外表和精气灵光的个性,没过多久,刘都庆成功追求到了李梅钦,两人双双坠入爱河。1949年9月,刘都庆和李梅钦喜结良缘,但新婚不久,夫妻便相隔两地。

刘都庆考上了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在外多年,学成归来,他回到了武汉的中原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书,李梅钦也跟随丈夫来到武汉,在小学任教,之后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在两人多年异地时往来的几十封书信面前,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终于团聚。之后,他们有了四个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伴离世 他泣不成声刻下14字碑文

2008年,李梅钦查出患有心梗和脑梗,继而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见老伴终日病魔缠身,刘都庆既心疼也着急,带着老伴四处求医,但老伴病情较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此时,刘都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病痛使他无法正常外出,但依旧整日陪伴在老伴床边尽力照顾。

2016年6月,85岁的李梅钦因病情突然恶化,与世长辞。“买个合墓吧,待我走后,就能和你妈妈永远在一起!”刘都庆早已泣不成声。在李梅钦的墓碑上,他刻下发自肺腑的十四个字:贤妻良母好教师,慈祥勤俭终身伴。老伴去世一年后,刘都庆因病也随她而去。儿女们将父亲与母亲合葬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山孝恩园。

2009年,正是父母亲60年钻石婚,刘女士为他们安排游东湖庆祝。当天,刘都庆播放了一首《一剪梅》,原本不会唱歌的他,为了讨李梅钦的欢心,也放声唱起歌来。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母亲的名字里有一个“梅”字,父亲但凡看到相关的事情都会很兴奋。“游梅园、去梅岭、看梅花,水果也要吃梅子……”

“两个孙女成家后,也和曾经的外公外婆一样,过得很幸福。”临近清明,马上就是父亲去世4周年的忌日,刘女士一家前来为老人祭祀,“后人们能够幸福恩爱,就是对家风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