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在阳光灿烂的花季 我们手拉手想说的太多

楚天都市报 2021-03-14 07:21

石长江(右)与救命恩人彭志勇拥抱

来自江西的衷瑾辰骑在爸爸肩上赏樱

医护人员放飞气球

骑警开道

欢乐合影

辽宁援鄂医疗队领队尚东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雷神山医院副院长袁玉峰(左)热情相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晏雯 刘迅 通讯员 高翔 杜巍巍 李晗 邱琼 姚祖东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萧颢

“欢迎各位战友回来,回到英雄的城市武汉!”昨日8时许,专门为援鄂医护人员准备的赏樱开幕式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万名来自辽宁、广东、江苏等省的援鄂医疗队员和湖北医护人员,共同放飞上千只气球。“樱花,我们来了!”欢呼声在人群中响起。

随后,一辆又一辆载满援鄂医疗队员、家属和本地医护人员的大巴车,列队开往武汉大学。一路上,警车为医护大巴开道,高架桥上司机纷纷鸣笛,致敬援鄂英雄。

是你是你!全靠声音“认”出彼此

樱花已灿,英雄归来!昨日,受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邀请,四川华西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8名医护来汉共赴“樱花之约”。当初来不及看清彼此模样匆匆告别,再和武汉战友相遇,大家全靠声音认出彼此,然后送上紧紧拥抱。

“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昨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罗凤鸣教授和战友一道乘坐大巴,从汉口出发前往武汉大学的路上,他望着窗外的风景不禁感叹:武汉这座有烟火气的城市真的回来了!这是他第三次回到武汉,以前是为了学术会议,“这次有机会好好看看武汉,心里很激动。”

再次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战友见面,大家都是第一次摘下口罩“坦诚相见”。华西医院护士长冯梅在相认时愣了几秒,全靠眼睛和声音才认出彼此,笑着紧紧拥抱。

这一次,很多医护人员是第一次回武汉,当初撤离时武汉的街道还是冷冷清清,也来不及和武汉的战友好好道别,“没看清楚模样,但我们心里记下了每个人的名字。”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尹万红副主任说,“春暖花开再回到武汉,真的不一样了。”

当车行驶过长江二桥、东湖边时,队员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美,第一时间分享给坚守在工作岗位没能回来的战友们。

“我以前来过武汉,对这座城市有感情。”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战友的陪同下,大家漫步畅游武大校园。

为了纪念这一刻,队员们站在樱花树下一起为武汉点赞,祝福“武汉越来越好”。

恩人陪我赏樱,今天就是我的重生之日

樱花树下,67岁的石长江仰头望着漫天花海,无比感慨。

在他身边的,是他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人——他的老伴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彭志勇。

去年2月6日,感染新冠肺炎的石长江从武汉市第七医院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由于病情严重,3天后他就陷入昏迷状态,等他苏醒已经是4月18日,人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正是彭志勇带领的医护团队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密切监护,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救回来。

“老石确实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彭志勇说,因为他病情严重,但意志很顽强,尽管治疗过程非常艰难,但他一次次挺了过来,“坚强的老石,也给了我们医护人员极大的鼓舞。”

出院后,石长江在恢复期里,也一直与彭志勇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咨询、沟通康复进程。“每一次联系,都感觉他比上一次恢复得更好。”彭志勇介绍,石长江出院后很长时间都离不开氧气,但老人非常坚强,挺过了一个个难关,“今天,看到他已经恢复到可以自己行走,上台阶也不喘了,我打心底里为他高兴。”

“我记得,我刚清醒过来的时候,曾对医生说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能回家在小区里散步,一个是能送孙子上下学。如今,我得到的已经超出了我的愿望。”石长江说,去年患病时的自己根本不敢想,能和救命恩人一起来武大看樱花,“彭主任今天是专门来陪着我的,我太感动了。我觉得,今天就是我的重生之日。”

“雷神兄弟”重逢,两次来汉都是骑警开路

“好兄弟,又见面了。”在武汉大学老斋舍前的樱花大道上,辽宁援鄂医疗队领队尚东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雷神山医院副院长袁玉峰热情拥抱在一起。

他们都是肝胆胰外科的专家,也是多年好友。去年此时,他们在雷神山医院并肩作战,因为配合默契,被称为“雷神兄弟”。

“去年2月8日我接到了支援武汉的通知,当天就集结好队伍,晚上就出发了。”次日凌晨1时许,尚东带着500人的队伍抵达武汉,在机场迎接他的正是袁玉峰。

“当时武汉全城都是静悄悄的,路上看不到人。”尚东说,抵达武汉后他直接进驻雷神山医院,此后的每一天都很忙碌,“平时走路都是匆匆忙忙,除了患者的病情,顾不上说别的。”

如今,他带着五十多名队员回到了武汉,“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特别开心。”他笑着说,数周前接到老朋友的赏花邀请,惊喜不已,“我们援鄂那天是骑警开路,今天我们来赏花,还是骑警开路,太隆重了。武汉人民太热心、太贴心了。”

“这是你们应得的待遇。”袁玉峰说,在那个一切尚属未知的危难关头,各地医护人员毅然前来支援,这样的勇士理应得到隆重接待。

ICU“黄金搭档”,樱花树下再续疆鄂情

他俩被称为ICU里的“黄金搭档”,来自新疆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建中与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周晨亮,因为战“疫”相识、相知,配合非常默契,在生死一线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俩“一起救人,一起写诗”,在那段2人都终生难忘的日子里,他们将共同经历的惊心动魄,记录在一首首诗句里;昨日,这对“抗疫兄弟”重逢在樱花树下,一起赏樱,一起重温他们写下的樱花诗句,再续疆鄂情。

“樱花和我,都想见你。”周晨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次得知杨建中接受“抗疫医护赏樱邀请”再次来汉,3月11日晚上,他带上11束鲜花和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一起到机场,迎接好兄弟“回家”。

“花开花落樱花季,空留花影不成行。赏花若无君做伴,徒然无趣妄为情。樱花虽美不堪落,医者仁心古到今。方圆在心若磐石,来日再续疆鄂情。”这是去年3月26日,杨建中所在的医疗队返回新疆,在临别时,两人共同写下的一首诗。如今,这对ICU“黄金搭档”走在武汉大学美丽的樱花大道上,再回味这首诗,两人都格外感慨。

援鄂夫妻感叹,繁花似锦的武汉太美了

“去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连相聚也是一种奢侈,今天,我们携手来到武大赏樱花,这活力如初,繁花似锦的武汉,这盛开如雪的樱花,太美了。”这是一对四川华西医院的援鄂医护夫妻档,在樱花树下发出的感叹。

妻子王瑞是四川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青年突击队队长,丈夫陈心足是华西/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四川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去年两人先后被派来支援武汉抗疫。支援期间,他们总共才见面1小时。虽说两人先后来到武汉支援抗疫,但工作地点却相隔30多公里。“我在长江右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他在长江左岸(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直到去年2月23日晚,王瑞说,她脑海里永远记得武汉长江大桥的样子,桥上一辆车都没有。那天,王瑞随四川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专家到其他几支四川医疗队交流经验时,终于跨过长江,才在四川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见到了丈夫陈心足。这场不足1小时的见面,让他们百感交集。王瑞说,“可能我这辈子再见不到长江大桥没有车的样子,今天看完樱花,我期盼再看一下恢复车水马龙,甚至堵车的长江大桥,想从大桥上面再走一次。”

灿烂花季,两大“缘分天团”再次喜相逢

去年2月7日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天河机场相会,两支医疗队在机场隔空喊话、相互致敬加油的画面,让人记忆犹新。这两大“天团”武汉会师,他们共同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病区。

今年3月13日,齐鲁医院和华西医院两大医院的援鄂队伍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再次相遇,而这一次再次看见当时并肩战斗的“战友”心情截然不同,看到武汉烟火气重现,大家既欣慰又感动。曾驰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华西医院医疗队队员王瑞说,“很开心这次回来看到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武汉。我们下飞机就在一路对比,这里是去年下飞机的登机口,这里是碰到齐鲁医疗队的地方,我们一路上都在回忆。没想到这次在美丽的樱花树下又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