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出台方案发展生猪生态养殖 到2025年力争年出栏200万头以上

三峡晚报 2021-03-12 14:17

三峡晚报讯(全媒首席记者郑岚)力争到2025年,全市发展生猪生态养殖的农户达到8万户以上,年出栏生态养殖生猪200万头以上,生猪生态养殖收入占家庭收入一半以上,将宜昌打造成湖北第一、全国领先的生猪生态养殖样板地区。近日,宜昌印发《宜昌市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方案明确,宜昌将以畜牧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全面构建集品种、品牌、养殖、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和集饲草、栏圈、粪污利用于一体的循环链。方案还明确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健全饲料供应体系、推进农牧循环发展、实行生态养殖标准化、建设生态加工产业园、实施品牌强牧战略、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促进牧旅深度融合、深入做好产销对接等十大重点任务。

宜昌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方案,合理布局生猪生态养殖区域。按照“五统一”标准(统一使用“清平猪”公共品牌;统一饲养清平猪及其改良品种;统一使用无非法添加剂的饲料;统一使用安全高效的中药及微生态制剂做动物保健;建立一个统一的生态猪肉销售平台),开展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到2025年,将兴山县建成全市首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县,生态养殖生猪出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全市建成生猪生态养殖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40个,培育生猪生态养殖合作社50个、示范户2000个。其中,2021年建成生猪生态养殖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培育生猪生态养殖合作社10个、示范户400个。

实行生态养殖标准化。加强投入品及养殖周期等关键环节管控,确保生产环节使用的饲料等投入品无违禁添加剂、抗生素,养殖周期达到10个月以上,保障生猪品质。到2025年,全市生猪生态养殖全面实现养殖有规范、生产有记录、质量有保障。

充分利用宜昌境内旅游资源,开展生态养殖观光、科普、农家乐、年猪节等丰富多彩的牧旅活动。支持特色养殖基地、观光小镇等新型牧旅融合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特色观光牧场优势产业带、特色养殖休闲度假优势产业带、牧业文化传播优势产业带,推动第一、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域休闲牧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

完善生态养殖场(户)保价销售机制。积极扩展线上销售渠道,引导养殖户开展线上销售。到2025年,全市全年举办展销会50次以上,建成生态畜产品展示店10家,线上销售占比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