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压岁钱该咋打理 多位专业人士为此支招 巧用压岁钱培养孩子财商

楚天都市报 2021-02-22 08:05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 陈红 徐蔚 雷原

刚刚过去的春节,孩子跟着家长走亲访友拜年,少不了收到压岁钱。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长辈们给孩子的压岁钱也非常可观。

家长直接没收怕孩子闹情绪,留给孩子支配又担心任意挥霍。压岁钱该如何打理呢?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最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一起探讨如何利用压岁钱培养孩子财商。

家长

直接没收,还是尊重孩子选择

春节期间,12岁的周子凌每次收到压岁钱,都会顺手交给妈妈。周子凌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收到100元压岁钱都很高兴,想自己保管花费,现在收到的红包越来越大,反而不想自己保管了,因为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买了需要的东西。他的爸爸周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压岁钱的理解有了变化,他觉得这其实就是父母的钱,虽然有一些是亲戚给的,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会给人家孩子压岁钱。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周先生认为,家长没必要刻意去“没收”孩子的压岁钱,让他们觉得大人在掠夺小孩的东西,对孩子也不够尊重,父母可以先征求孩子意见再作决定。

武昌吴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春节期间共收到了3900元压岁钱。吴女士觉得,孩子还小,没有金钱观和消费观,她的做法是以保管之名帮孩子保管,同时也拿出一部分用来贴补家用,还给孩子买了一些玩具和衣服。

刘静的儿子今年17岁,这个春节也收到了4200元压岁钱。刘静传递给孩子的观念是,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不要在乎收到了多少钱。所以,她的孩子收到红包后,看都不看就直接给家长,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刘静每年都会给儿子记帐,并告诉他收了多少。在孩子小时候,把压岁钱存起来,孩子读初中后,把父母给的200元压岁钱让他任意支配。

“压岁钱既然是给孩子的,所有权就属于孩子,父母只有保管权。”刘静说,如果需要使用这笔钱,一是和孩子协商,征得孩子的同意,二是可以用在和孩子相关的支出上,比如为孩子购买教育基金、保险等。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用压岁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给长辈买礼物,请父母吃饭,或者募捐做公益,让孩子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就是因为缺乏理财意识,对压岁钱认知不足,所以她不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样,对于金钱没有概念,长大后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金钱。她表示,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培养孩子理财观的大好时机,该花的钱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也不要乱花。

律师

小孩子不能随意支配压岁钱

压岁钱究竟能不能让孩子自己保管?近日,这个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对家长来说,红包有来有往,自家孩子收到的也是大人发出去的,所以很多大人认为,压岁钱应当归父母所有,由父母保管压岁钱;部分孩子却认为,长辈给我的钱就是我的,应该由自己支配。

压岁钱到底归谁、由谁支配、如何支配,成了众多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的话题。

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朱虹指出,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应当归受赠人所有。压岁钱是长辈基于祝福对晚辈的赠与,接受压岁钱的孩子才是接受赠与的人,压岁钱应该归孩子所有。我国民法典第657条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即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有权表示接受赠与。

压岁钱是属于孩子的,那么家长是否有保管权和使用权呢?朱虹表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压岁钱可以由家长代为管理,但家长应注意压岁钱归孩子所有,家长代管的角色不能错位,压岁钱不能用于家长自己消费。当然,如果父母想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给孩子报辅导班等,则不在法律禁止之列。

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子所有,但是,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

理财师

培养用钱习惯学会创造财富

孩子的压岁钱该如何处理?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少江城父母选择了对孩子进行一次财商教育。

兴业银行中北支行营业厅主任牟欣告诉记者,最近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开卡,存压岁钱,金额少的1000元,多的也有3000元至5000元。牟欣表示,打理压岁钱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正确认识金钱,懂得如何运用规则去创造财富,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稳健、理性的财务基础。

有专家认为,3岁以前,孩子的压岁钱由父母代为保管;3岁以后,由代管变为一起管理,逐步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牟欣认为,孩子自主管理压岁钱,不等于全都交给他们任意挥霍。家长不妨先问问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笔钱,了解真实想法后再耐心沟通,一同制定压岁钱使用计划。

他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约定消费和储蓄比例,比如拿出50%由孩子自己支配,挑选喜爱的文具、玩具等,并教他们“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剩下50%存到孩子名下的银行卡,并为孩子讲解储蓄的重要性;其次,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选择投资工具,例如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并告诉孩子投资收益是怎么产生的,还可以利用压岁钱进行一些低风险投资;最后,压岁钱单独记账管理,记录下投资的收益、消费的支出,这样可以定期检视收支情况,家长也可以及时帮孩子总结经验。

牟欣补充说,压岁钱理财,重在意识培养,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对于金钱的认知,了解储蓄与消费,区分“必要的”和“想要的”。此外,也可培养孩子的用钱习惯,每周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让其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收入、开销和储蓄的金钱管理。

教育专家

把即时满足变成长久目标的追寻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晓边表示,红包实际上是一种赠予行为,有利也有弊。从利的方面来说,它可以传承文化,维系亲情,是长辈对晚辈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但也有弊端,就是会助长孩子产生一种“等靠要”不劳而获的心态。

按照民法典规定,八岁之前,家长作为监护人,代为保管红包。但在八岁之后,随着孩子的心理逐渐成熟,要给孩子自主支配权了,这时候家长就要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理财观念,学习理财知识。

郑晓边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把即时满足变成长久目标的追寻。“孩子年纪小,并不完全明白长辈给压岁钱的祝福意义,甚至把它当‘横财’,毫不珍惜,可能把这笔钱全部用来买零食、电子游戏等,只是为了满足眼下的享乐而已。”郑晓边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共同商量拟定合约,家长可询问孩子“打算用这笔钱干什么”,去了解孩子现阶段对金钱的态度,并给出指导。懂得区分“需要”和“想要”,当孩子买东西时引导孩子思考,哪些是必须当下消费的,哪些是可以延期再买的,并作出取舍。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延迟消费”并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孩子若选择把钱存起来,家长可进一步让孩子了解“银行”和“储蓄”是怎么一回事。

从更深层次来讲,要逐渐弱化孩子的物质需求,变成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家长要从日常的小细节入手,把物质奖励变成鼓励、赞美、拥抱等精神奖励,引导孩子树立中长期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把金钱和自己的成长、梦想联系起来,这也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很重要的一部分。打理自己的红包,也是在打理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