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跨越半个世纪的家庭照 见证时代变迁

荆楚网 2021-02-14 11:44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袁达)过年,除了吃年夜饭、走亲戚、串门子之外,也是亲人团聚的时刻,拍一张全家福,是很多中国人的春节回忆。

今年春节,家住兴山县古夫镇的袁选国向记者展示了6张他们家在不同年代拍摄的家庭照片,并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岁月中一个个珍贵的瞬间,承载着亲情和幸福,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1970年春节,袁选国家庭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姐姐、祖母、袁选国)袁选国供图

1970年:拍张照片走了八里山路

今年58岁的袁选国自幼家贫,难得有机会照相。他展示的第一张家庭合影拍摄于1970年2月5日(农历腊月廿九),照片上三人分别是祖母、姐姐和自己,祖母还手持“红宝书”。他说,当时自己的祆子是新的,裤子却是借来的,拍照时还有点紧张,略显羞涩。

袁选国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快要过年了,听说镇上来了照相师傅,孩子们都很好奇,他和姐姐吵着当教师的父亲要去照相。父亲答应后,祖母却不让拍,说拍照片会把人的魂弄走,做了半天思想工作,祖母才同意。三人走了八里山路来到平水公社平水河才找到照相师傅。那时候的春联很有时代烙印,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是“幸福不忘毛主席”,横批是“形势大好”。至于年夜饭,都是田里的土菜,沾点腥荤就是“肥年”。

1980年春节家庭照,袁选国的“汽车梦”。袁选国供图

1980年:照片中的“汽车梦”

袁选国展示的第二张照片很特别,是一张汽车画像,他“坐”在里面开车。

1980年,袁选国高中毕业。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山上挖药材、捡山木耳到附近集市上去卖,一分一角地积攒了130多块钱,买了部红梅120照相机,从那时起他便与摄影结缘。

在那个年代,汽车还是个稀罕物。当时,袁选国做梦都想拥有一台自己的小汽车,哪怕是拖拉机也行,可以开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1980年2月14日(农历腊月廿八),他跑了几十里山路到镇上买些油画颜料和排笔,翻出一床旧的白色床单,在父亲的指导下,模仿画本上的汽车,花了两天工夫,终于在春节当天画好一辆轿车,并在前面挖了一个方型的洞作为玻璃窗,还特意取名为上海轿车。万事俱备,他架上三脚架,给自己美美地自拍了一张。

袁选国回忆,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寻常人家的年夜饭也比较丰富了,有炖盆、羊肉、豆腐、红烧鱼块、炒“座子肉”、汤圆、虾片、炒鸡蛋等,还有酒水饮料。

20世纪90年代的年夜饭。袁选国 供图

20世纪90年代:工资蹭蹭涨,日子有滋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跟着蹭蹭往上涨。袁选国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工资37.5元,到了1997年已涨到246.5元,年终还能发100元奖金。“过年很宽裕,物资也很丰富,想吃啥就买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当时的一些人,已经开始用手机发短信拜年送祝福了。”袁选国说。

这一年的过年菜谱:炖盆、炒“座子肉”、红烧鱼块、柴火豆腐、滑藕片、皮蛋、青椒肉丝火腿肠、虾片、花生米、汤圆,还有白酒、啤酒和饮料。

2019年,袁选国圆了“汽车梦”。袁选国供图

2019年:开上自己梦寐以求的轿车

2019年,对袁选国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开上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圆了多年的“汽车梦”。爱好摄影的他,经常开着车外出采风,拍摄家乡的美丽风光,拍摄人们的幸福生活。

2020年全家人吃年夜饭,第二天兴山“封城”,人们开始居家隔离。袁选国供图

2020年:菜肴很丰盛,团年戴口罩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家人团聚第一次全副武装都戴上了口罩。除夕夜,袁选国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后,第二天兴山县城开始“封城”,广大市民积极响应防疫要求,开始居家隔离,度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袁选国介绍,尽管疫情来袭,得益于市场供应充足,妻子操持有方,2020年的团年菜肴很丰富,有炖盆、土鸡火锅、牛排火锅、炒“座子肉”、红烧武昌鱼、柴火豆腐、滑藕片、皮蛋、农家小炒肉、基围虾、花生米、汤圆、炒白菜、洋葱炒牛肉等。

2021年春节不扎堆,流行“云上拜年”。袁选国供图

2021年:不扎堆,云上拜年

2021春节,为了响应“就地过年”倡导,少聚集、不扎堆,人们流行“云上拜年”。袁选国和爱人、儿子特意拍了一张小全家福,向异地过年的大家庭成员拜年。

袁选国说,自己过过“苦日子”,后来赶上改革开放,在新时期,人们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