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墨 陈倩
此次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将给江豚的境遇带来哪些改变?昨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研究专家。
江豚保护的法律地位大大增强
曾经活跃在长江多水域的长江江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种群量急速衰减。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发现,已不足1800头。2012年,约为1045头。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洞庭湖110头、鄱阳湖457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各界的种种努力,仍未能有效阻止江豚种群数量下滑的态势。“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江豚保护的法律地位过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说。
2014年,原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标准,对长江江豚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2016年底,原农业部发布《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年)》。次年6月,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起的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在武汉成立。
2017年和2018年全国两会,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等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连续两年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尽快把长江江豚保护级别从二级升为一级。2017年的提案中提到:“非法猎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处罚较轻,截至目前的全部江豚死亡事件中,尚无一例对当事人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说,此次从国家层面将长江江豚保护等级升级,首先从法律效力上对江豚保护的力度更大,误捕等伤害江豚的行为将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
将加大迁地保护、保护区建设力度
“此次升级,也将促使各级政府加大对江豚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各级保护区的建设力度。”李彦亮说。
他介绍,此前,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分别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先后在干流及两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
当前,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以湖北天鹅洲保护区为例,迁地种群已从1990年投放的5头增长至80头左右。2020年夏天,在网箱中出生的第一头江豚贝贝,被“软释放”至天鹅洲故道自然水域,让它参与种群繁殖。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将依法依规推进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调整后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依照《名录》所列物种的自然分布区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其种群及栖息地安全,严防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破坏栖息地行为。
保护江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昨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表示,随着新《名录》的发布,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认识,发动公众自觉抵制违法行为,支持保护工作,形成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
“我关注到,江豚升级保护的消息,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今天很多朋友给我发信息,打电话,都在关心江豚。”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说,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为保护江豚等长江水生生物,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通过4年的试点示范,使“江豚保镖”长江协助巡护员队伍正在发展壮大。
“保护江豚,保护长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利民表示。过去几年间,CCF致力于推动的长江协助巡护工作,助力转产渔民转型为“江豚保镖”。目前,国家层面也已在长江流域推广长江协助巡护制度。
王利民说,他相信,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制度的推行、《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长江江豚保护等级一定能再次从一级降为二级,甚至列为普通保护物种。
长江流域还有多种动物保护升级
此次调整后的新《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
“不只是江豚,长江流域还有多种野生动物升级为一级保护,比如青头潜鸭、圆口铜鱼、川陕(贝氏)哲罗鲑、中国小鲵、东方白鹳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张新桥介绍。
被列入世界极危物种、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在全国范围内共记录到个体1500余只,湖北、河南和山东三省数量最多,其中又以湖北省为最,有672只,相对集中在武汉府河、梁子湖等地块。今年1月,有观鸟爱好者拍到青头潜鸭出现在武汉东湖。
中国小鲵是距今3亿年的古老物种,与恐龙处于同一发展时代。1889年,一名外国人最早在湖北宣昌发现它,定名为“中国小鲵”,被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
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目前除金沙江中下游江段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圆口铜鱼之外,其他历史分布区几近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