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2月2日讯(记者李文婕)“快看,那群鸭子缩着脖子,在湖面一动不动,太可爱了。”近日,在东湖听涛景区水域,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发现了一群外形艳丽、举止呆萌的潜鸭。它们有的浮在湖面休憩,有的潜入水中觅食,有的和东湖“常客”黑水鸡玩闹嬉戏,好不快活。
浮在湖面休息的红头潜鸭。姚波 摄
“这是帆背潜鸭吧!”“我看像是红头潜鸭!”游客被眼前和谐有爱的一幕所吸引,纷纷驻足观鸟赏湖,对这群“小精灵”的身份,大家也都众说纷纭。
鸟类专家颜军告诉长江网记者:“从视频中可看出,这些是红头潜鸭。红头潜鸭雄鸟头颈部为栗子红,两翅呈亮灰色,腰腹为黑色;旁边的雌鸟则以棕灰、灰褐为主色。游客说的帆背潜鸭腹背多为白色。”
红头潜鸭何以造访东湖
继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光临东湖之后,被世界自然联盟评为易危物种的红头潜鸭再次造访。
颜军介绍说,红头潜鸭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水塘、河湾等各类水域中,冬季常出现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湖泊和海湾。2020年东湖主湖水质为近40年来最好水平,大面积优质水域或成为红头潜鸭青睐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红头潜鸭喜集群,常通过潜水取食或逃离敌人。危急时也能从水面直接起飞,飞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较困难。它们将在3月中下旬开始往北方迁徙,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在中国西北部进行繁殖。
红头潜鸭和西伯利亚银鸥、鹊鸭嬉戏。罗志平 摄
“红头潜鸭是易危物种,能在东湖看到它们实在令人欣喜。它们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水面睡觉的样子,憨态可掬。”观鸟爱好者韩昶光说道。
成群的丝光椋鸟“恋”上东湖
在东湖绿道附近,身材娇小的丝光椋鸟聚集成群,它们时而拍着翅膀在天空盘旋,时而俯冲向樟树林觅食,场面壮观。
成群的丝光椋鸟在东湖上空盘旋。陈韬 摄
据了解,丝光椋鸟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十几年前,丝光椋鸟曾是武汉地区的夏候鸟,它们在武汉度过夏天。到秋季时,它们就会飞往更温暖、食物更丰富的南方地区过冬。
颜军介绍说,丝光椋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冬季,不挑食的它们一般喜欢以常绿树的果实为食,武汉最常见的常绿树就是香樟树。
随着武汉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香樟树越种越多,近年来丝光椋鸟渐渐变成武汉的留鸟,一年四季可在武汉见到其身影。
体型娇小的丝光椋鸟。罗志平 摄
“东湖沿线香樟树数量多、环境优美,是丝光椋鸟理想的栖息地。”颜军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丝光椋鸟吃香樟树籽的场面十分有趣,它会先飞到香樟树上囫囵吞枣一番,一股脑地将肚子吃得饱饱的,然后飞到僻静处,把吞到肚子里的樟树果子反刍出来,把果核吐出来,果肉吞进肚中。
在湖光阁附近,市民黄秋月和孩子一同观察树枝上嗷嗷待哺的丝光椋鸟幼崽,她高兴地说:“如今东湖的鸟的种类越来越多,宛如一个和谐的生态乐园,带孩子游玩的同时,还能给他进行一些小科普。”
丝光椋鸟在东湖构成和谐的生态画卷。罗志平 摄
由于体形较小,丝光椋鸟大都是“直肠子”,吃到哪里就排到哪里。摄影爱好者邹幼勤说:“丝光椋鸟爱排便,在拍摄的时候就‘中过招’,不过能捕捉到它们精彩瞬间,也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