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提升后的龟山景区。(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供图)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赵旋
长江纵贯东西,龟蛇横峙南北,形成武汉城市中心难得的“山水十字轴”。但因历史原因,龟山景区建筑林立、水土流失,一度环境杂乱、声名不显。
1月31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宣布,为期9个月的龟山综合整治与景观提升工程已接近尾声。经历了拆迁、植绿、“美颜”后的龟山以全新姿态与公众见面,其“闹中取静”的清丽风姿不仅能让市民“不出城郭而能享山林之乐”,更可让游客完整便捷地体验“蛇山—长江大桥—龟山”这一生态人文景观轴线之美。
拆迁:历史遗留建筑清理一空
龟山景区占地面积35公顷,山上植被丰饶、树木葱茏,是武汉的“城市绿心”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该景区先后建起龟山电视塔、汉江索道、全景画馆、三国计谋殿等多处旅游观光景点,曾是江城响当当的旅游地标。但是,龟山上景点和建筑归属单位较多,产权复杂,景区交通、运营都存在短板。有些项目与龟山原有景观风貌、生态基底相冲突,导致游憩休闲功能不彰,人气与关注度逐年下滑。再加上山体岩石风化、水土流失,游憩休闲设施老化,景区面貌亟待提升。
2020年4月,为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地生根、扮靓武汉两江四岸山水十字轴,湖北省、武汉市全面启动龟山景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龟山上共有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建(构)筑物20处,主要为办公及配套用房,分属10家单位。经过沟通协商,相关单位均表示大力支持龟山整治,陆续迁出龟山。截至目前,龟山上已拆迁19处建(构)筑物,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还有1处建(构)筑物将于3月份拆迁完毕。
届时,龟山上将仅保留龟山电视塔、全景画馆、计谋殿等建筑及相关公园配套设施,与龟山城市山体公园游憩休闲功能定位不符的、破坏山体生态及景观的建筑全部清空,“真正还给市民一座干净、清爽的美丽龟山。”
植绿:46万株杜鹃带来“春花秋叶”
经过拆迁清理的龟山,还面临山体破损、水土流失、植被凌乱等问题。相关部门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一是增加色叶树,丰富龟山树木品种;二是结合山体特点和文化氛围,运用多品种杜鹃,增添龟山植物特色;三是根据南坡北坡等不同的自然环境,科学运用地被植物防止水土流失,修复龟山生态系统。
1月3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看到,龟山北坡从古琴台立交附近的西边山脚到晴川大道附近的东边山脚,沿线拆除不必要的建(构)筑物后,新建了绿地和几处景点,形成一条基本完整的绿化带,其间多处种植了杜鹃。台地花园和龟山南坡也种植了大片杜鹃。“今后的龟山上,‘春花秋叶’将成为特色景观。”龟山景区综合整治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余利平说。
目前,龟山共完成山体复绿、新建和提升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新栽植了乌桕、三角枫、红枫、鸡爪槭等色叶乔木618株、栽植各种杜鹃46万余株。
“美颜”:10座观景阳台饱览三镇胜景
记者探访还发现,在长1.7公里的龟山山脊游览步道上,沿线新建、改建了桂月亭等6座观景平台,累计观景平台数已超过10处,可360度俯视两江、眺望三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阳台”。
站于龟山南坡新建成的拂云亭前,就能饱览“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的胜景:亭后龟山电视塔高耸入云,气势雄浑,面前则是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桥上来往的汽车、火车清晰可见,对岸蛇山上的黄鹤楼气吞河山。
上海唯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陈述介绍,整治专班曾对龟山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挖掘与梳理,共考证与龟山相关的历史名人14位,包括屈原、关羽、鲁肃、岳飞、张之洞等;收集传说故事21个,包括大禹治水、屈原望郢都、三国群英、桃花夫人庙等;诗歌文献180余篇,包括屈原《九章之三哀郢》、苏轼《禹柏》等,此外还统计了遗失景点68处。
在整治过程中,专班围绕旅游服务功能,对龟山景观进行全面提升,结合现状对41处景观节点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并新增索园、张公远眺台等历史景点。通过重新梳理游览动线,龟山景区已建立了“主线串珠、辅线拾翠”的三级游线体系,公共卫生间、标识标牌、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便民利民。
链接
探访:龟山北坡新增五级跌水瀑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1月3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沿汉阳龟北路单行线行驶,经过“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及龟北片一排老厂房后,就来到了龟山北坡新建成的索园前。
远远听到哗哗的水声,走近一看,才发现这里是一座建有五级跌水瀑布的小型广场。水流从30余米高处的龟山山腰缓缓流下,穿越3座小桥、5级跌水,最终汇入地面的水池之中。上海唯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陈述介绍,瀑布的源头——结义泉,是由原汉江索道蹦极用的救生水池改建而来,可以收集蓄积龟山上的雨水。
据介绍,这一带原本建筑物扎堆,汉江索道也废弃多年,景观无序、设施破旧。拆迁后显露出的龟山山体,自然落差达到35米。设计师依山就势,设计建造了一座公园。而据郭沫若考证,屈原被放逐时,曾登临龟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真实写照。为了致敬屈原,同时因为该园位于原汉江索道正下方,故取名“索园”。
记者看到,结义泉上方原本建有防止山体滑坡的挡土墙,经加固、改建,如今变成了五级长近80米、宽4米、高约1.5米的台地花园。而在台地花园西南角,原汉江索道起点处的平台被改建成观景平台。直径4米多的原索道绞盘被保留下来制成雕塑,留下一份城市记忆。
陈述介绍,索园、台地花园、观景平台通过登山梯步有机连接,形成景点群和一条新的游览线路,为市民带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体验。
据悉,改造后的龟山风景区出入通道由原先的5条增至9条,索园是其中的一条。而在龟山南侧,连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的南门处,还新建、改建了两条出入通道。原来游客从蛇山经长江大桥游览至此,进门难寻入口、登山不知方向,而且景观杂乱破败,往往会望而却步。如今,新建成的石质梯步向上直通山脊,沥青步道向下连通晴川阁,道路整洁干净、视野清晰开阔,还能串联周边汉阳江滩、铁门关、晴川阁、大禹文化园及在建的洗马长街等景区景点,令人游兴大增。
武汉近三成湿地为小微湿地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通讯员赵旋、吴晓)2月1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市小微湿地总面积6.3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1%,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27.31%。
小微湿地是指城乡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小型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包括面积小于8公顷的湖泊、沼泽、库塘、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宽度小于10米、流程小于5公里的河流、沟渠等。2019年,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组织专业机构,采用遥感卫星判读区划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全市小微湿地的面积、类型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调查。
据统计,武汉的小微湿地中,河流、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0.8万余公顷,库塘、水产养殖场等人工湿地5.5万余公顷。在区域分布上,新洲区小微湿地面积高居榜首,黄陂区、江夏区分列第二、第三位。
“小微湿地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是生物良好的庇护所、重要的雨洪调蓄体、优异的水质净化器、独特的气候调节器,也是美丽的文化休闲地。”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
目前,武汉市在调查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指南》(下称《指南》)。依据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目标生态系统功能,将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划分为水质净化型、生物多样性维持型、景观游憩型和蓄滞径流型四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技术要点。
武汉市在推动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上起步较早。在《指南》编制之前,武汉市一些公园里已经引入了小微湿地的理念,比如解放公园多级水质净化体系、藏龙岛湿地公园多塘系统等,都是发挥小微湿地净化水质、维护局部生物多样性的案例。武汉市计划在2021年打造3个小微湿地示范点。总结经验后,在全市进行推广。其中两个示范点已经确定:一个是武汉绕城生态林带杜公湖段小微湿地示范点,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镇,建设面积80亩;一个是武汉市农业集团湿地花田水生植物产业基地小微湿地示范点,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道西部,建设面积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