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0条人行道提档升级,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逐步将企事业单位工程用车置换成新能源车,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引进更多装有助残设施的公交车,于细微处用心用情助残扶残;设立更多公办婴幼儿看护机构,让婴幼儿照护服务更加惠及民生……
26日起,受市委、市政府委托,长江日报启动“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投票活动,邀请市民就2021年民生实事进行投票并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等平台征集实事意见建议,这将作为我市办理民生实事的重要依据。“这些备选事项确实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看了之后,很振奋!”连日来,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22项民生实事备选事项成为网友们热议焦点。市政府参事、环卫工、建筑工、高中生……全市各行各业的市民结合个人实际,提出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据悉,截至1月28日19时,评选共有16万人次参与投票,长江日报、武汉城市留言板等平台共收到#2021民生实事#相关留言及建议近6000件。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澎湃新闻、川报观察、封面新闻、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荆楚网等媒体均对“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投票活动相关报道进行了转载。
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市政府参事胡全志建议:对50条人行道提档升级
“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投票活动开始后,立即引起了武汉市政府参事胡全志的关注。2012年,武汉市政府首次从普通市民中公开选聘参事,胡全志成为当年被选聘上的3位市民参事之一。
22个民生实事备选事项中,胡全志对“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有独到想法。他表示,2019年,武汉市曾对解放大道等近200条主要道路进行维修改造,然而,他发现不到一年时间,不少改造后的道路(人行道)出现隆起、破损等情况。
胡全志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议,为了更好地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建议2021年对50条人行道提档升级,每年新增50条至100条示范路,让全市人行道全面改观。
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环卫工程仁斌:将企事业单位工程用车置换成新能源车
42岁的程仁斌是硚口区韩家墩街居民,1995年进入环卫系统工作,2003年起他成为硚口区城管一所的一名清运车司机。
“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投票活动开始后,程仁斌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写下来1500多字的建议,内容涵盖了22个民生实事备选事项的前9条。
这些建议中,程仁斌最关注的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他建议,企事业单位工程用车应该加快推进置换新能源车。此外,垃圾运输车,垃圾分类站、转运站、公共厕所等都需要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新能源,以减少车辆污染和废气气体排放。
于细微处用心用情助残扶残
高中生刘弘毅:引进更多助残公交车
“希望武汉公交能引进更多助残公交车。”1月28日,18岁的高中生刘弘毅参与完“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投票后告诉记者,他把票投给了“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和“用心用情助残扶残”两项。
刘弘毅家住武昌区,是武汉英中学校高三学生。他有一个“业余爱好”:从初中起,他就利用课余时间,乘坐公交车观察公交线路和布局,去感受武汉各地的人文地理。2018年开始,刘弘毅开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提一些关于公交出行的建议,至今已留言100多条。
刘弘毅告诉记者,他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资料发现,武汉市2014年以后购置的公交车,除了BRT和观光车型以外,基本没有助残公交车,而2012年前后购置的数百台助残公交车也临近报废。“民生实事评选中有改善市民出行和扶残助残,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得到关注。”
让婴幼儿照护服务更加惠民
建筑工卢君晨:设立更多公办婴幼儿看护机构
“80后”市民卢君晨是一家建筑企业职工,也是一位两岁孩子的爸爸。看到“武汉市2021年民生实事评选”中的22个备选事项,他第一时间把票投给了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卢君晨说,自己和爱人平时都要上班,孩子基本都是老人照看,但有时候父母有事,夫妻二人就必须有一人请假在家带孩子。
“请保姆费用比较高,因此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非常有必要。”卢君晨建议,政府部门除了要多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外,还应该指导这些机构推出长期看护和短期看护等不同的服务,同时做好对看护人员资质、健康、品行等方面的审核把关,让家长能够放心把宝宝放在这里看护。“如果小区附近有这种机构,我很愿意尝试。”
记者刘海锋 孙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