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中消协针对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称,商家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凸显。(据1月2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何谓盲盒?其实就很像潮流界的“赌石”,最先是出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的潮流玩具领域,买之前只能看到盒子,买回来拆开才知是什么。对很多买家来说,买到的不只是盒子里的物品,更有这份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而很多商家也看准了这一点,玩起了“成套推出”的策略,激发顾客的收藏欲望,一买再买,欲罢不能。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风靡多年,大获成功,背后有强大的设计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会火真的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必须认清的是,不是什么东西都适合、都可以玩“盲盒”,所谓的“惊喜感”“刺激感”都是有底线、有边界的。潮玩之所以可以玩盲盒,是因为本身属于文创产品,卖的不是一堆塑胶材料,而是新奇可爱、具有吸引力的设计。比较成熟的玩具盲盒,本身会给出形象预览,也有口碑积淀,官方价格也比较合理,让消费者有冲动和兴趣去“赌”一下。即便拿到的不是自己最想要的样式,也不会觉得亏到哪里去,反而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换形成“圈子文化”,拓展同好社交,这才是“盲盒经济”飞速发展的核心原因。
但是,当跟风者一拥而上,收藏滋生出炒卖,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看不见的盒子里就藏了太多的风险和烦恼。此前,二手盲盒过度营销,天价炒卖,就已经引发了不少争议,一度让“盲盒热”退潮。而当潮玩之外的其他行业,也纷纷盯上“盲盒”,乱象就更加纷繁。假冒伪劣、山寨产品、货不对板、囤积居奇,以”盲盒”之名清库存、卖三无产品……各种扰乱市场秩序,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从小小的“盲盒”里纷涌而出,让最初的惊喜变成了惊吓。
正如中消协所提醒的那样,盲盒的基本属性仍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要符合商品的基本质量要求,有商品的销售规则和售后流程,不是套了个“盲盒”的概念,经营者就可以肆意乱来,不守规矩了。而且,消费者也不是傻的,别以为拿个盒子随便塞点什么进去都能糊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口碑和购买力能将盲盒推上风口,自然也能让它立刻凉凉。
所以,“盲盒”不可以盲买盲卖,该有的市场透明度和诚信力一定要有。消费者自己首先不能盲目抓瞎,要理性消费,杜绝跟风,留好证据,依法维权,享受快乐的同时,切记冲动是魔鬼。而监管更不能在如此庞大的新兴业态面前抓瞎,针对利用“盲盒”违法经营的行为,要有针对地进行清理和规范,积极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健康合法的市场秩序,为“盲盒”找到最适合、最稳妥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