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台24条措施支持高新区发展,光谷将建东湖科学城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2021-01-21 20:09

极目新闻1月21日讯(记者李博)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 《措施》),从强化科技支撑、激发企业活力、壮大产业集群等7方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促进全省高新区提档升级。

《措施》要求,到2025年,全省国家高新区达到14家、省级高新区超过30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超过2.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措施》还提出,将聚焦区域、集聚要素,支持东湖高新区围绕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

积极发展脑科学区块链等未来产业

《措施》提出,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增强襄阳、宜昌高新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省内全国百强高新区的发展能级,推动更多高新区进入全国百强。

《措施》明确,推动武汉城市圈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科技与产业统筹布局,大力发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脑科学、量子信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争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一批千亿、百亿级特色产业。

深化改革创新,《措施》要求,按照应放尽放原则,最大程度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面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注销、办税缴费便利度,深化“不见面审批”、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

支持光谷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国内拥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核心载体分别是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滨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花落谁家?此前,武汉、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均已明确提出创建。

该《措施》再次明确提出,将聚焦区域、集聚要素,支持东湖高新区围绕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集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武汉创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条件,目前武汉已建成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两个大科学装置,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合肥。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还将谋划建设磁阱型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推进东湖实验室建设,加快布局中科院东湖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光谷科学岛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多项技术成果成功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