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㉘: 岳阳楼下船行疾,洞庭湖上禁渔忙

长江网 2020-12-27 08:44

长江网12月26日岳阳电(特派记者柯立)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洞庭湖北接长江,南接湖南境内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大河,被比作“长江的肾”。一年来,禁渔计划对它有影响吗?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只见水天一色。特派记者范芃 摄

长江网记者近日随“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考察团来到岳阳楼下,虽然正值枯水季节,但是长江和洞庭湖水面相接,仍然“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以往湖面上马达轰鸣的采砂船、打鱼船,都已不见踪影;长江干道上,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穿梭。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烟波浩渺的长江和洞庭湖。特派记者柯立 摄

岳阳市宣传干部王随告诉长江网记者:岳阳境内的长江、洞庭湖、黄盖湖、湘江等2200平方公里水域,已全面禁捕,禁捕水域涉及9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2个县市区。

洞庭湖禁捕,难度有多大?据介绍:岳阳市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从去年开始逐步采取禁捕行动,政府部门目前已与3988户建档立卡渔民签订退捕协议,回收7116艘渔船、4415本捕捞许可证;大力整顿无名、无证、无船籍的“三无”船舶,其中根据评估价给予适当补偿,已回收拆解该类船舶5028艘,而对于拒不上缴或参与非法捕捞的“三无”船舶,已销毁1394艘。

洞庭湖水位标识。特派记者范芃 摄

收网上岸的渔民们生计如何保障?采访中,长江网记者了解到几个退捕渔民的典型故事:

——岳阳市君山区瞄准当地国家地理志标产品“特色风干鱼”,引导渔民发展内湖和精养鱼塘养殖,打造“晒鱼长廊”形成产业。李德发,在渔船上出生、长大、重复父辈湖上打鱼生活大半辈子,他第一个主动交出渔船。经当地渔政部门牵线,他到水产市场打通了家养鱼的进货渠道,做起风干鱼生意,女儿学会了直播带货,家中门店吸纳6位渔民就业。受其影响,周边20多户退捕渔民投身风干鱼产业。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73户渔民在今年元月全部完成了渔船网具的回收和捕捞许可证的上缴。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与长江和天空交融在一起。特派记者范芃 摄

——55岁的湘阴县渔民潘孟军,上岸后与其他7位退捕渔民合伙创业,所在社区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协助购买作业设备、指导成立家政保洁服务公司。如今每天一大早,潘卫军就和同伴开着小船下河,以河道“保洁员”的新身份,打捞漂浮垃圾。有关部门向他们购买了街道责任范围内的湘江段河道、白水江漂浮物打捞等18笔业务,短短几个月,公司创收36万元,带动35名退捕渔民就业,员工月均纯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

目前,岳阳市按照每公里2人的标准配备补充护渔员,安排530多名退捕渔民担任“护湖人”,守护一江碧水。

——临湘的退捕渔民邹芳华家今年落实了社保政策,渔船渔具回收补偿、过渡期生活补贴等都已发放到位,他主动将自家养的1O只鸬鹚交给了政府。

据介绍,岳阳市加大对3988户建档立卡的退捕渔民就业、创业的帮扶力度,有需求的渔民都能获得免费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渔民均已实现稳定就业;有外出务工打算的渔民,从家门到厂门一站式护送到岗;严格落实中央、省关于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就业和社会保险的政策,使退捕渔民都有了社保。

——退捕渔民何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后,获得5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创办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土地承包面积达6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

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渔民,岳阳市创新政策、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截至当前已为55户渔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17万元。其中,湘阴县为渔民量身定制金融创新产品“渔民贷”,通过政府贴息的方式背书,深受渔民欢迎。该县退捕渔民胡波,想开餐馆但“冒得本钱”,当地政府帮他申请到10万元“渔民贷”。目前湘阴县3家参与“渔民贷”的合作银行,已为退捕渔民发放创业贷款近2000万元。

岳阳楼内至今高悬的毛泽东手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特派记者柯立 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描写了古时“八百里洞庭”的壮美。史料记载:1860年左右,洞庭湖水域面积逾60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如今仅剩2625平方公里,退居鄱阳湖之后。

学者余姝辰说:洞庭湖水域近百年来不断萎缩,主要由于泥沙淤积、围洲垦殖和不合理利用,以及江湖变迁等原因,造成诸如小水大灾、水位抬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并已危及长江生态安全。

从小在湖边长大的王随说,洞庭湖这几年变化很大,已全面禁止河道采砂行为,周围80多处砂场全部关停;长江岸线湖南段也关闭了一半以上的码头泊位,大力整治长江岸线的环境,并完成生态复绿……君山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正在深入进行中,十年禁渔行动正在“亮剑”攻坚,努力让洞庭湖的面积不断变大,湖水日益变清,生态不断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