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技术人员在检查即将下线的12米级泥水平衡盾构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徐云华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林晶、通讯员徐云华、何赟)12月26日,在武汉黄陂临空产业园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盾构基地,华中规模最大盾构机“4S店”的首批产品DS853矩形盾构机、DG825盾构机正式下线。
盾构机被称为“地老虎”,是地铁、地下通道、地下管廊等建设领域掘进的重要装备。我国盾构机市场规模庞大,目前盾构机保有量超过3000台,约有1000台盾构机“服役”到期,需进行维修再制造。
“一台盾构机掘进3公里左右就要进行常规保养,掘进10公里需要大修。”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昆峰介绍,盾构维修再制造基地就好比一个大型“4S店”,对盾构机进行保养、维修、再制造,可实现节约能源、材料、降低成本。除了设备维修,还需要对盾构机主轴承、液压泵、阀组、油缸等老化部件进行再加工的“再制造”,恢复设备性能,如同刚出厂的新机器。
据介绍,相比购置新盾构机,再制造的费用便宜不少。当日下线的DG825盾构机国产新机近4000万元,而再制造的费用只有1000万元。张昆峰透露,该台盾构机“焕发新生”后,性能更优,将用于厦门地铁6号线项目。DS853矩形盾构机则为该公司自主研发,将用于杭州地铁3号线项目。
该基地由中铁十一局集团联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北京盾构工程协会打造,分两期建设。投产的一期年维修再制造能力32台次,年维修保养能力为60台次。二期建设后,其装配制造、配套设备再制造能力将实现倍增,成为华中最大的盾构机“4S店”。
“掘进”千亿市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徐云华 何赟
DG825盾构机,约6米,两层楼高。“大家伙”刷漆后,如同新的一样。“盾构机主轴承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我们对其进行了修复处理,并保留了大部分结构件。改造后,直径从6米增加到6.2米,可以掘进更大的隧道,性能也优于其出厂时。”张昆峰介绍。
这台盾构机2008年在德国“出生”,参建了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和成都5号线,没做过“大手术”。“去年开始,对其量身定制改造,零部件、线,全部拆散重新组装,与工厂流水线上生产过程一样,耗时将近一年。”张昆峰介绍,以往,盾构机的维修要将国外专家请到国内,计费从坐飞机算起,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中国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盾构机及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该公司也拥有了研发制造的能力。
首批产品下线,成为拉长湖北盾构产业链的新成果。据介绍,盾构机直径分为6米、12米、16.07米不等,重达数百吨甚至数千吨,价格从4000万元甚至到上亿元。当前,我国有近3000台盾构机正在掘进地下,有1000台达到“服役”年限,“以每台再制造费用700万至1000万元计,盾构机售后市场将是700亿至1000亿的大市场。”张昆峰说,公司正与华中科技大学在智能施工、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深度研究合作,通过提高科研含量,“掘进”千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