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 记录2020 战洪 神州全景】打赢抗洪遭遇战

湖北日报 2020-12-25 08:13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7月17日)

今年7月1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堤,东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重舟一营官兵运送沙袋加固堤坝。

90后吴正宝是合肥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蛙人中队的成员,今年7月24日巢湖出现汛情后,他和7名蛙人中队成员投入抢险,负责水下排除管涌险情。

今年7月7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重福桥村的干部(右)为被困群众运送生活物资。

庚子之夏,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大江大河大湖发生18次编号洪水,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先后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汛为令、闻汛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高效抢险救援,强化救灾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防汛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闻汛而动 闻令而行——向着迎战洪水最前沿火速集结

滔天洪水,牵动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责任,勇于担当,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严峻汛情,各级党组织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吹响防汛救灾“集结号”。

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防汛救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入战时状态,发扬顽强斗志,凝聚磅礴力量。

组织领导统筹有序——

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提前部署。根据汛情发展,国家防总维持防汛应急响应63天,其中II级应急响应长达19天,先后派出63个工作组分赴重点地区指导协助防汛救灾。

地方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汛情严重地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人民防线形成合力——

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巡堤查险,高峰时期70余万名干部群众上堤防守。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以“一万”努力严防“万一”发生

汛情严重的7月,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长江巩固圩上,党员志愿者、33岁的小学教师童飞骑着摩托车,载着一位镇干部来回巡查。“人虽然转移了,我们还得一户户敲门,一个个打电话,并与安置点再逐人核对,不让一个生命有危险。”他说。

抢在洪水来临前,望江县完成了8000多人的转移。

……

截至9月5日,全国紧急转移安置470.9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7%,为近年来最多。

面对持续强降雨,各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制定人员转移预案,以“一万”的努力,严防“万一”的发生。

洪水面前,党旗始终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红色堤坝”。

多方联动,众志成城。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绿舟救援队……据统计,今年全国参与抗洪救灾的社会应急力量达1.8万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勇争先。

防救协同 科学高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经“实战”考验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是今年防汛救灾工作的一个特点。

在新防汛体制下,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履行国家防办牵头抓总职能;中国气象局及时滚动提供雨情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利部密切盯紧洪水动向;自然资源部加强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各部门守土有责、协同发力,为防汛救援提供有效支撑。

——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根据灾情发展,应急管理部统筹消防救援力量与央企及社会力量协调联动,明确42支工程应急力量和37架直升机部署在重点风险区,梯队预置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2700余人、1500多台套装备在高风险流域和地质灾害多发区,明确中央企业工程应急队伍368支10.6万余人承担不同流域预置任务。

——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各地区严密监测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到户到人。从严落实转移预案,果断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专门组织队伍做好老弱病残群体的避险安置,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抢险救援协同高效。军地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多次出动,关键时刻发挥突击队作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累计营救、转移和疏散群众21万余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参战3万多人次,航空救援直升机飞行130架次。

——防救衔接更为通畅。应急管理部坚持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通过每日会商主动了解受灾地区防汛救灾物资需求,与相关部委主动作为、通力协作,目前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1.34亿元的防汛救灾物资。

“实战”表明,我国的防洪救灾体系愈加科学完善。

越是雨急浪高,越需中流砥柱。从长江、淮河沿岸,到甘肃陇南;从洞庭湖、鄱阳湖,到巢湖、太湖……有党的坚强领导,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抵御罕见汛情这场硬仗我们打赢了!

家有险,召必回

防汛“家书”唤郎归

四面环水,如一叶扁舟孤悬长江。

江西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位于长江中下游,江新洲常住人口约7000人,很多人外出讨生活,岛上实际可用劳动力不足千人。

汛情紧急,人手紧缺,怎么办?

7月10日,一封致江新洲在外乡亲们的信在网上流传开来:“人员短缺,调配紧张,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家乡需要你。”

“家书”发出后,短短4天时间,已有3000余名江新洲儿郎闻“汛”赶来。40余公里长的江新洲大堤上,返乡儿郎和子弟兵、志愿者等各方支援力量共同筑起一道守护家园的坚实“堤坝”。

赣鄱大地,汛情严峻。不只是江新洲,江西多地相继发出防汛“家书”,召唤在外游子返乡守护家园。

截至7月14日,江西累计投入各种抗洪抢险力量128.26万人次,其中干部群众120万人次。

家有险,召必回!一个个返乡儿郎冲在抗洪抢险一线,只为一个共同信念:守护家园。

父子上前线:

洪水不落,我们不退

在湖南、四川等地的抗洪战场上,有逆险而行的“父子兵”——

湖南省沅江市茶盘洲镇地处洞庭湖的“水窝子”。今年一入汛,68岁的村民黄宗如和儿子黄勇就报名参加了抢险突击队。

7月初开始,茶盘洲镇接连出现险情,黄宗如、黄勇和突击队“战友”们一起,平均每天都要参加一次抢险。

7月26日,在一处管涌现场,黄勇跳进管涌中心,在翻滚的泥浆中搬运和投放砂石、造围堰,从下午奋战到子夜,险情终于被控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黄勇和父亲又赶到另一处管涌现场参加抢险……

“‘洪’字怎么写?是三点水加一个‘共’。这代表什么意思?就是要大家共同行动,跟洪水打仗的意思。”夜色深沉,在湖南省安乡县大鲸港镇一个防汛险段,义务巡堤员孙银清说:“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在一线抗洪大军中,抢险“父子兵”、守堤大学生、深夜“食堂”主、义务救援队、电器抢修队……在封堵决口的鏖战里,在深夜值守的堤坝上,在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在排查险情的阵地中……一个个平凡身影,共同筑起抵御“洪魔”的生命之堤。

图文资料均据新华社

文字整理:靖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