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得主夏青玲话楚剧古今 疫情期间在家排楚歌《汉口有个吉庆街》

长江日报 2020-12-22 07:49

12月21日下午的讲座上,夏青玲不时即兴表演楚剧唱段。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建辉)“黄鹤楼、古琴台,汉口有个吉庆街,宽不过两三丈,长不过百米外,演的是生活秀,吃的是湖北菜……”12月21日下午,由武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的武汉文史讲坛第六期讲座在武汉楚剧院开讲,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武汉楚剧院副院长夏青玲作了一场题为《古往今来话楚剧》的讲座。

谈及发展楚剧,夏青玲认为,要吸引年轻人,就要与时俱进,要有现代元素。她和同事正在探索楚剧歌化。此前,她用楚剧声腔唱过《我爱你中国》。今年疫情期间,她和作词家、作曲家合作编排楚歌《汉口有个吉庆街》,反复练唱,所出品的视频已在网络上受到欢迎。

21日下午,夏青玲在舞台上现场演唱了楚歌《我爱你中国》和《汉口有个吉庆街》,台下楚剧戏迷大呼“好听”。

夏青玲说,在40年艺术生涯中,她学声乐就学了20多年。她觉得楚剧声腔是戏曲种类中比较难学的。“把楚剧唱好了,唱歌就更好听了。”

夏青玲介绍,正腔、小调、高腔是楚剧的三大声腔体系,正腔中的迓腔是楚剧的主要声腔。迓腔讲究“字重腔轻”“字正腔圆”,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唱腔不能直白、要有韵味,楚剧听起来才美。演员要用声音去塑造人物。”

夏青玲说,楚剧擅长演一些平民化角色,人物有悲有喜,感情达到极致,自然会出现悲迓腔。有些悲迓腔的唱法被人们误认为楚剧的悲迓腔“哭得吓死人”“丑,难听”,但悲迓腔的正确唱法是放也要收,收一下再放,让哭也要哭得好听。悲迓腔也能唱出美感,要做到内心有悲、表演要高级。对楚剧演员来说,这是很难唱好又必须唱好的一道关口。

有一次,夏青玲为一家单位演出楚剧《潇湘夜雨》,其中有许多悲迓腔。这家单位员工对她说:“现在是春节期间,您可别把大家都唱哭了。”结果,她唱下来,大家不仅没哭,还都夸赞她唱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