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出版畅销30周年 唐浩明畅谈“人格的力量”

楚天都市报 2020-12-06 08:36

《曾国藩》三部曲

唐浩明近照

唐浩明的三部经典长篇历史小说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我风 通讯员 刘峰颖

整整30年前,时任岳麓书社副总编辑唐浩明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一出版即引起极大轰动,开启了席卷整个华人文化圈的“曾国藩热”。30年来,这部《曾国藩》影响了包括当代年轻人在内的无数读者,成为一部长盛不衰的经典历史小说。近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再度推出《曾国藩》30周年流金纪念版,邀请唐浩明现身书店,与年轻读者共话“人格的力量”。

白天编《曾国藩全集》,晚上写小说《曾国藩》

上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制订了一个庞大的湖南地方文献与古籍整理的出版计划,拟将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王先谦6个人的全部文字集结出版。在大家纷纷畏难之际,唐浩明主动请缨,担任《曾国藩全集》责任编辑,从此深入走进曾国藩的世界,并成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分享会现场,唐浩明回忆说,在编辑《曾国藩全集》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曾国藩既非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也不是一代完人式的圣贤,他其实是一个悲情色彩很浓厚的历史人物。细细品味他留下的文字,可以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是悲凉的、抑郁的,他的苦多于乐,忧多于喜。这种强烈的悲情氛围,要远远超过他的那些风光荣耀的外在表现。

1986年,四十不惑的唐浩明作出了一个决定:写一部以曾国藩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还原一个鲜活完整的曾国藩形象。而那时,全世界还没有一部关于曾国藩的小说。为此,他白天编《曾国藩全集》,晚上写小说《曾国藩》。

唐浩明说,纵观曾国藩的人生历程,他是很有档案意识的人,他的所有文字包括家书、日记这种私密文字都留有副本,被保存在老家,新中国成立后被运到湖南图书馆保存,文稿总计有1500万字之巨。为了获取尽量多的研究和写作时间,唐浩明坚决辞掉了岳麓书社副总编辑的职务。经过三年多的日夜兼程,写出了百万字的《曾国藩》初稿。

1990年,唐浩明的《曾国藩》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初版。1991年,第二部《野焚》出版,1992年第三部《黑雨》出版。那几年,坊间广泛流传两句话:“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自初版到现在,《曾国藩》畅销了30年,已销售近千万册。30年来,《曾国藩》获评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20世纪华文小说百强小说,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及中纪委推荐干部必读书目。

回归文学,于历史的细微末节处贴近人物的本真

《曾国藩》出版后,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盗版。出于商业利益,有些版本刻意淡化原作的文学属性和书中人物的道德修为,片面强调权谋伎俩。这些版本对读者有误导,也背离了作者创作初衷,很长一段时间里,唐浩明都对此感到苦恼。

在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系列流金纪念版的出版过程中,出版社将30年来收到的社会各界人士对本书的评价反馈给作者唐浩明,他综合各方意见,对书中内容作了逐字逐句的勘校,并增加了数处人物心境与细节的描写,情节更加合理丰富,是目前内容上相对完善的版本。

唐浩明坦言,“写历史小说是两头不讨好”。在历史学界肯定不讨好,历史学家肯定不认可。在文学上也不讨好,过去文学的定义就是纯虚构,无中生有的东西。“但是我自己很喜欢,我有我自己的认识。我的认识,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往,我们人类的祖先,我们一代一代新人走过的历程,这就是历史。”

唐浩明说,历史有很多种表述的方式,比如历史学研究、考古、建筑、传说等。“我个人觉得,小说可能是更好地表述历史的方式。因为,我们所有研究历史的书,绝对不会写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但我认为这是人的灵魂。那么我写历史小说,正是填补了历史学家的空缺。历史学家没有把它写尽,给我们小说家提供了一个饭碗。”

“历史不都是宏大事件,不都是了不起、轰轰烈烈的。其实,真实的生活恰恰是细小的东西构成的。那么历史小说就是把这些都写出来,这个时代的细微末节和人物的内心情感综合表现出来,这恰恰是人的本质。所以,我一直认为历史小说,它可以更加贴近人的本真。”唐浩明说。

汲取人格力量,以曾国藩为榜样做人格健全的人

“像曾国藩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他的内心世界是千沟万壑,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对这类人物的认识往往很不容易。”《曾国藩》出版30年来,唐浩明作为历史学家,一直坚持对曾国藩这个人物做理性深入研究。他认为《曾国藩》里,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关于曾国藩晚年攻克南京后,很多人劝他做皇帝,不要去清朝了,曾国藩为什么不当皇帝?他觉得自己之前没理解透彻。

“其实曾国藩不做皇帝,不起兵造反,他是在维护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他的信念,是他一生最看重的东西,超过他的生命,超过世间任何的荣华富贵。那是什么?他一辈子就在走向通往圣贤的道路,他认为圣贤的事业要高于豪杰的事业,这是他不变的信念。圣贤做到顶就是圣贤,豪杰事业做到顶尖就是建立王朝。自己当皇帝,在曾国藩看来,这个豪杰事业远没有圣贤事业高尚。他是一个有信念、有操守的人,他一定会把他的信念和操守放在第一位。”唐浩明说,五六年前,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曾国藩》这部小说重新修订,尤其在这一点上要作修订,“如果不修订,我死不瞑目,我觉得我没有把他这点读懂。”

唐浩明希望,通过《曾国藩》流金纪念版,让更多读者回归长阅读,走进曾国藩的心灵世界。我们究竟要向曾国藩学什么?他分享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有超越一般人的成就和贡献。那么,这是什么东西成就的呢?那就是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力量。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我们要通过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后目的是止于至善、至善至美的境界,至善至美的境界就是明德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教育追求的,就是人格健全。曾国藩就是一个人格超级健全的人。”唐浩明对年轻读者们说。

■ 相关链接

《张之洞》

本书是著名作家唐浩明的经典历史小说。它用史诗的笔法,以风云变幻的晚清政局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个富有雄心壮志、抱有强国之梦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复杂的人生。

《杨度》

唐浩明以史为鉴,以人书史,围绕杨度复杂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编织穿插王闿运、梁启超、蔡锷、孙中山、严复等众多时代人物的言行踪迹,再现了在20世纪风云变幻格局下的中国救国之路。与《曾国藩》一样,《杨度》一书历史真实,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与出色的小说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