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民族服饰的谭桂英
□楚天都市报记者 吕游 通讯员 杨媛
从“打工妹”蜕变成“名导游”
2006年,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后,返乡热骤然兴起,纷纷加入峡谷卖土特产、开农家乐、当导游的行列。在外打工的谭桂英,也按捺不住心中激动。
很快,她成为一名景区讲解员。性格内向的她为练习胆量,每天回家就放开嗓子唱歌,当家人的面讲导游词,向村子里老人们求教风土人情。
大峡谷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服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她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导游这个职业。于是,她便买来导游自考的全套教材自学,争取参加相关培训。
平时,她随身携带塑料袋,看到路边有烟头、纸屑和面碗等杂物,马上捡起来放入袋里。小小举动, 一直影响身边的人,也得到了游客的赞许。
2012年,景区成立“导服组”,她如愿成为了一名持证导游。让每位游客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她又从一名普通导游,到担任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服组副经理。
利用业余时间,谭桂英完成了大峡谷景区导游词第三版的撰写,从民风民俗、自然风貌、地质形成等方面丰富导游解说词。既让游客高兴旅游,又从中学知识、长见识,她也成长为恩施州“十佳导游”“金牌导游”。
身着民族服饰,如蝴蝶般穿梭恩施大峡谷的山水间,唱土家山歌,讲峡谷故事。这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峡谷幺妹”谭桂英的工作写照。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谭桂英将自己融进大山,成为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把企业当家,把游客当亲人”,她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荆楚楷模等称号。11月24日,谭桂英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2016年2月,“谭桂英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恩施大峡谷景区挂牌,10名骨干成员组成智囊团队,为一线部门在景区运营、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谭桂英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下,大峡谷景区设立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服务岗、志愿者服务岗,员工在工作之余佩戴党徽、工作证、工号牌和绶带等轮流到咨询服务岗参加志愿服务。在夏天有“峡谷送清凉,暖心绿豆汤”服务,缓解导游和游客的疲乏;在景区途中为游客提供红糖水,温暖每位游客的心……
如今,景区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优秀农民工”谭学华、以岗为家的“光头保安”向修奎、小学文化自编2万字导游手册的网红“背篓哥”刘成松等等,都成为大峡谷灵山秀水的美丽代言人。
不在景区的路上,就在自媒体直播。谭桂英在做好导服的同时,开启自媒体营销模式。如今,她个人在火山、抖音两个平台发布小视频总点击量近1亿次,其中一个作品最高点击量达到5347.6万次,粉丝量73.6万,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走进恩施。
小爱心彰显大情怀
80后的谭桂英,生活中充满爱心、给人温暖。早在2011年初,一位善心的游客向几名山区贫困小朋友捐款,委托谭桂英全权办理,激发了她扶贫帮困的热情。
2015年,谭桂英向前山小学、枫香小学贫困学生捐赠4000余元用于购买文体用品。只要有空闲,她经常关心周围的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
家庭并不富裕的她,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生活过得很节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为抗击疫情个人捐赠2500元。她说:“家乡发展让我生活好起来了,我有义务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恩施民歌《六口茶》在当地家喻户晓,谭桂英以其为蓝本改编抗疫版《六口茶》山歌。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她还与家人一起进行抗疫版《六口茶》视频录制,并且上传至各大直播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过去的青山绿水,如今成了“金山银山”。恩施大峡谷宽敞洁净的柏油马路,风情万种的旅游古镇,唱响天籁的峡谷剧场,川流不息的游客朋友,从贫困走上富裕的乡亲,还有人人都是业务能手的团队,这一切,让谭桂英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