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他牺牲在朝鲜战场 战友们想更好地纪念老团长 黄冈籍烈士洪定太的亲人你们在哪里

楚天都市报 2020-11-30 08:11

英雄团长洪定太

□楚天都市报记者 董淑健 鄂东晚报记者 杨辉

“洪定太,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1951年4月27日牺牲。”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洪定太的名字在中朝友谊纪念塔中供瞻仰者凭吊,但关于他的介绍却只有上述44个字。

175团有着光荣的传统,又被称为“沙家浜团”。11月2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退伍老兵王仁山通过战友,辗转找到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我们的老团长洪定太已牺牲近70年了,你能不能帮忙找找他的出生地和他亲人的下落?”电话那头,王仁山语带哽咽,“对老团长的介绍太少了,我们想去看看他的家乡,他的亲人,但不知道到哪里去看、去看谁……”

牺牲前一刻他嘱咐

“把我们的兵带好”

11月29日,对所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服过役的老兵而言,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70年前的这一天,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上,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1师在炮、空、坦克强大火力支援下,向59师坚守的长津湖死鹰岭发起了连续6天6夜的进攻。包括59师在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15万指战员,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与10万“联合国军”血战近一个月,予敌重大杀伤,第二次战役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牺牲时仍保持着冲锋姿态的“冰雕连”故事,就发生在长津湖战场上。

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东线战斗开始后,20军59师深入敌后大胆穿插,于11月28日袭占了长津湖南端的死鹰岭,切断了10万敌军的退路。洪定太率175团控制了1419.2、1542、1581.2、1520等高地,堵在了敌南逃的要道上。

从11月29日起,美海军陆战1师东西夹击,猛攻死鹰岭。

由于入朝作战极为匆忙,志愿军指战员大多衣着单薄,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他们以简陋的武器死守阵地。175团坚守的1419.2高地的战斗尤为惨烈,阵地白天失守,夜间夺回,多次易手。坚守在高地上的175团6连的1个排,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牺牲时烈士们个个面向敌方,把把刺刀见血,有的牺牲时还与敌人扭打在一起,有的牺牲时十几个手榴弹线圈还扣在手指上……经过6天6夜血战,志愿军官兵重创敌军,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任175团重炮连通信员的王伟方至今记得,洪定太牺牲前来到连部,对连长说,“你把我们的兵带好,不然我找你算账。”连长说:“我保证。”

几个小时后噩耗传来:在率领一营追歼南逃的美第二十四师时,洪定太遭敌炮击牺牲。那一天是1951年4月27日。

60多年来,老团长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定格在王伟方的记忆里,“洪团长穿外套不爱扣扣子;每次见到,手里都点着烟。”

175团与黄冈有渊源

两任团长牺牲在朝鲜

20军59师175团,与黄冈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1939年10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刘飞,与36名伤病员一起,在苏南阳澄湖地区隐蔽养伤,同时坚持抗日斗争。伤愈后,刘飞以这批伤病员为基础,重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这就是20军59师175团的最初源头。1949年1月20日组建时,刘飞是这支部队的首任军长。刘飞是红安人,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解放后,这些伤病员在阳澄湖芦苇荡中坚持抗日的故事,先被改编为沪剧《芦荡火种》,后又被改编成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唱红全国。此后,175团还有另一个名称“沙家浜团”。

抗美援朝时,175团的前后两任团长胡乾秀和洪定太先后牺牲在战场上,他们都是黄冈人。

洪定太的前任胡乾秀,1916年出生于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上世纪五十年代,阳新隶属于黄冈地区)。13岁参加红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任20军59师175团团长,同年12月提升为58师参谋长,1950年11月7日率部入朝。一个月后的12月8日,在第二次战役中,他遭美机轰炸而牺牲,现安葬于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是第一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我军高级将领,牺牲时他最小的儿子还未出生。

想更好地纪念老团长

战友寻找洪定太亲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王仁山很早就与在175团及59师服过役的一批战友相约,要到胡乾秀、洪定太两位老团长的家乡走一走,看望一下他们的亲友和后人。

王仁山发现,关于胡乾秀烈士的资料比较完整。上世纪80年代,胡乾秀的遗孀和后人还一起到沈阳为烈士扫过墓;去年10月,新华社、人民日报还专门对胡乾秀烈士的事迹作过报道。但洪定太的相关资料就很少。有人2009年12月给洪定太烈士开了一个网页“纪念馆”,除了“生平介绍”有那44个字的资料外,其它“一生大事”“档案资料”“历史印象”“时空信箱”“追忆文章”等栏目均为空白。

王仁山也给黄冈市黄州区的相关部门打过电话,但也没有更多的收获。

由于部队编制的变化,20军的建制已经撤销。

王仁山发动战友一起搜寻,最后在网上找到了洪定太生前的一张照片和关于他生平的一段简介:洪定太,湖北黄冈人,1918年出生、1937年入伍,1939年入党,1951年牺牲。这是他们能够找到的关于烈士最完整的资料。

在朝鲜平壤市的中朝友谊塔内,一直保存着两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供瞻仰者凭吊。一本为“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单”, 另一本为“英雄、模范、特等功臣烈士名单”。在“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单”中,记录了180位烈士的名字,胡乾秀和洪定太均位列其中。

“英雄应当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王仁山说,“希望洪团长的家乡人,能够凭借这仅有的线索,和我们一起努力,找到洪团长更多的资料,找到他的亲人,让我们这些老兵了却探望洪团长故乡和亲属的夙愿。”

记者查寻方志得知,解放前的黄冈县辖域很广,包括今天的黄州区、团风县和武汉市新洲区全境,新洲1951年从黄冈县划出建县,1983年划归武汉。

为搜集更多有关洪定太烈士的信息。从即日起,本报联手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共同发起为“沙家浜团”老团长寻亲的活动。如果读者朋友知悉洪定太烈士的相关信息,请联系:楚天都市报董记者,电话18607180432;黄冈日报杨记者,电话13871999036;鄂东晚报张记者,电话13986526461;王仁山,电话1380717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