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绿皮车惹上吸烟官司并不冤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2020-11-29 13:53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徐汉雄

2019年12月14日,山东的王先生乘坐济南到北京K102列车时,因遭遇其他乘客吸烟,向列车员反映无果。事后,以健康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铁路公司取缔吸烟区并承担赔偿责任。目前,该案件正在审理当中。(据11月29日《人民日报》官微)

说到普通列车,大家的印象除了速度慢,还有环境较差,其中就有烟味的烦恼。与高铁、飞机的禁烟不同,普通列车上还存在“吸烟区”,在车厢连接处抽烟是明规则,约定俗成。有种观点认为,由于车速和目的地的关系,绿皮车旅程比较长,允许在特定区域内吸烟,属于人性化的考虑。但这个例外,已越来越难以具有正当性了。

因为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都推行禁烟,并形成了准则与共识的情形下,在普通列车上允许吸烟,就显得很另类,让人难以适应。山东的王先生在“绿皮车”上遇到吸烟,感觉自己是人在“囧途”。 这种心理落差,就在于绿皮车与高铁的乘车环境大不一样。

事实上,这不是绿皮车第一次惹上吸烟官司。2017年6月,北京的一名女大学生出行途中,因在K1301列车上遭受二手烟危害,将哈尔滨铁路局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取消K1301次列车的吸烟区标识及烟具。这被称为“一次堪称伟大的判决!”,因为开了绿皮车禁烟的先河。原告律师认为,这对其他普速列车也将具有参考价值,如果有吸烟现象,都有可能引发官司。因为此次判决中法院运用的法律依据,对其他普速列车一样适用。

此例一开,果然有了王先生的第二例起诉。根据当年的判决理由,“铁路局设置吸烟区违反了旅客运输合同义务,将对出行环境及乘客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王先生的上诉,也就有理有据。因此,绿皮车再次惹上吸烟官司,一点都不冤。

相关法律早已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禁止吸烟。列车上全面禁烟,本就理所当然。绿皮车只是速度慢,并不等于乘车环境与出行体验也可以慢半拍,在对待禁烟的标准上,更不能落在时代文明与法律法规的后面。绿皮车在考虑烟民的需要时,更要考虑其他乘客的健康需求,与其惹上一个个的吸烟官司,不如早日升级服务,在禁烟上向高铁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