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解决了我们老年居民的出行问题,真是个大好事。”11月27日,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的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理工大社区,加装的电梯顺利交付,5栋楼的居民们笑逐颜开。“能成功加装电梯,离不开陈教授的‘陈氏公式’。”
高层住户和低层住户,如何合理分摊加装电梯的费用,一直是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的“痛点”。2017年5月起,理工大社区的老旧居民楼开始申请加装电梯。6层高的居民楼,如何合理分摊加装电梯的费用,成为头等大事。
“费用分摊得合理,有说服力,居民们才容易形成共识,加装电梯才能继续往后走。”2017年5月,年过古稀的小区居民陈定方,决定碰一碰这道“难题”。陈定方是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退休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也是机械、计算机等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经过走访调研,陈定方发现,目前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在设计费用分摊比例时,大多是简单按照楼层划分,高层多出钱,低层少出钱,粗略看很合理,但费用分摊得并不精细。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建立起计算费用分摊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购置及安装电梯、新建连廊侯梯厅、改造入户门厅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按照数学公式将这些费用进行精细化地组合,较为科学地解决了不同楼层业主的费用分摊问题。该数学模型受到居民一致认可,被邻居们成为“陈氏公式”。
电梯除了安装改造费用,维保费用也是一项长期开支。这项费用,也被居民们运用“陈氏公式”合理计算,公平分配。
“陈氏公式”不仅在陈定方教授所住单元楼发挥了作用,附近4个单元楼居民,也愿意以这种方式分摊费用加装电梯。
在陈定方将加装电梯作为课题研究的同时,武汉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高校,也在想方设法让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从2017年7月起,武汉理工大学连续三年将增设老旧单元楼电梯作为给教职工办理的实事之一,决定将先行申报的单元楼增设电梯项目作为试点,成功后全校推广,为此,学校对每栋申报加装电梯的单元楼补贴10万元。学校各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协调试点项目的相关申报事宜,校内设计研究院以优惠价格提供设计图纸。武昌区杨园街道办事处多次上门服务,在其协调下,武昌区电梯办组织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进行现场踏勘。
11月2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此次加装电梯的5栋居民楼,均在加装电梯时采取了平层设计,即在电梯井道与单元楼之间加建连廊,向居民所住楼层外墙延展,通过破墙改门的方式,构建电梯间与现住宅相连的门厅,从而实现进出电梯均可通过走平地出入家门。
“目前,武汉市大多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采取的是错层设计,这样的设计导致业主走出家门后,需要上下半层楼梯才能进入电梯。这对能正常行走的居民是可以接受的,但对需要坐轮椅的居民,就很不方便。”陈定方说,面对他牵头提出的这个全新设计思路,武昌区有关部门并不是“一否了之”,而是安排相关部门现场调研,并提出合理建议完善设计方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