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选一样文物来为楚文化代言,非虎座鸟架鼓莫属。它曾登上特种邮票成为“国家名片”,也曾惊艳上海世博会,它的形象更是广泛出现在洪山礼堂等众多重要场所。
它造型精美,生动活泼,两只卧虎上站立两只昂首挺立的凤凰,中间悬挂着一面大鼓。鼓声激越,楚音回荡,穿越时空彰显着楚文化的力量和独特魅力。
11月20日,在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日报评选十大“镇馆之宝”活动中,为让公众深入了解这件楚文化遗存出土的最典型文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邀请相关专家解读其背后的价值。
图为:虎座鸟架鼓(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鼓为“八音”之首
声声鼓点催人奋进
在九连墩楚墓7600余件出土文物中虎座鸟架鼓格外引人注目。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
除这件乐器外,九连墩楚墓还出土大量音乐文物。M1墓出土乐器24件(套),M2墓出土乐器22件(套),涵盖周代“八音”之金(铜)、石、革、 丝、竹、匏、木七类,其中木瑟座和竹舂牍、木雅、柷为首次认识。考古专家认为,M1、M2是迄今出土乐器类别最多、组合最齐全的楚墓,为研究楚国葬制和先秦乐器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在“八音”之中,鼓为群音之首,古文献中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虎座鸟架鼓作为鼓类乐器,在“八音”中地位不容小觑。可以想象,在“八音迭奏,雅乐并作”的盛宴中,鼓声点点,震撼人心。
方勤称,“这面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疫后重振的湖北人民特别需要这种精神,这也是我们楚文化力量的体现。因此本次评选十大‘镇馆之宝’,馆方重点推荐了这件珍宝。”
图为:虎座鸟架鼓线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楚人崇凤
或为中华民族“龙凤呈祥”文化滥觞
“楚国八百年,创造了璀璨的楚文化。目前学界将楚文化主要构成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屈骚文学。”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万全文说,“虎座鸟架鼓占了其中两样,很好地体现了楚文化的精髓。”
《吕氏春秋》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的记载,专家认为,虎座鸟架鼓以凤作鼓架,应是认为凤凰与音乐关系密切。其实,在楚国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服饰上的刺绣图案也以凤为主,凤纹彩绘更是千姿百态。
万全文称,学界将这些现象概括为“楚人崇凤”,认为楚人崇凤由其远祖拜日、尊凤衍化而来。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也是凤的化身凤。今天在楚天台,每逢新年还会敲响编钟及虎座鸟架鼓复制件,祭祀祝融并祈祷新年。
万全文认为,在楚人眼里,凤不仅是象征祥瑞的神鸟,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随着南北文化相互融合,龙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以楚文化为核心的荆楚文化,也成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钱红 视频拍摄: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何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