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讯(特约通讯员 陈泉霖 通讯员 朱兴隆 张莉莎)近日,交通运输部路况检测组来到保康,先后对S336后高路、G241、S252保兴路现场进行路况检测后,宣布保康县三条道路通过国家检测验收。这标志着保康县“十三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保康县抢抓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提升,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根本目的,把改革创新作为交通发展动力源泉,以现代交通理念引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任务。
麻竹、保宜高速建成通车,拉近保康与山外的距离。郑万高铁、保神高速建成通车后,保康将迈入高铁时代。
“十三五”期间,保康县境内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结构合理,高速公路、高铁建设齐头并进,构建起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为脉络的4级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外通内畅的交通大格局。
“这5年是保康交通投入最多、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变化最大、成效最显的时期。5年来,我们累计争取政策资金16.59亿元,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保康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秋波说,通过路网加密升级,从城市到乡村,保康县的交通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保康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境内123.1公里;国省道列养公路8条458公里;农村公路4282公里。
从建设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到开通高速、开建高铁,保康县交通运输部门攻坚克难,托起大山人民的小康梦。“高速公路直接拉动了五道峡景区的大发展。”五道峡景区负责人李琼说。2017年,麻竹高速、保宜高速公路开通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蜂拥而至,通往五道峡10公里的公路上满是自驾游汽车。
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保康人气越来越旺。后坪镇后坪村村民游仁菊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
交通条件的改善催生了保康的旅游热潮,推动乡村旅游在保康县遍地开花。2019年,保康县接待游客30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4%。高速公路架起了山里人的脱贫路。
县公路管理局局长朱万福介绍,近年来,围绕保康县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建设,县交通运输部门克服困难,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交通大动脉网络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国省道改扩建工程127.5公里、大修工程169公里。境内241国道、346国道、后高路、保兴路、白茨路等国省干线公路得到翻新改造,国省干线养护管理得到加强,公路通行环境和路况水平显著提升。“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是交通人的责任和使命。”县乡道所所长王波说,近年来,实施的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总投资500余万元,增设了警示桩和百米桩、波形护栏、标志标牌、桥梁护栏,更换了里程碑,并开展路肩培土等,全面提升乡村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
农村路网建设取得新业绩。“十三五”期间,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县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向通自然村、通组公路延伸。硬化精准扶贫集中安置点道路,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实施窄路面加宽工程、安防工程、“四好农村路”工程。5年来,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97.1公里、窄路面加宽308公里、提档升级工程765.5公里、安防工程1277.8公里,农村交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在开通公交1、2号线的基础上,先后开通公交3号线和五道峡、温泉旅游公交线。60台出租车投入运营,结束了保康无出租车的历史。今年开通了公交5号线,实现了城区公交全覆盖。此外,还开通了县城至蜡梅谷景区的旅游公交车,县城至温泉的旅游公交线路延伸至磨儿坪,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全县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4个、农村客运候车站亭348个和库区渡口6个。全县客运车辆达到332台,客运线路335条,行政村“村村通客运”实现全覆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服务保康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克服无资金、无计划困难,累计完成重点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160.9公里、非重点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203.8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道路硬化199.7公里。派出7个驻村工作队,圆满完成驻村扶贫工作任务,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检查验收。
旅游公路建设重点突破。为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先后完成九路寨、横冲、梅花寨、千家坪、格栏坪、尧治河、黄龙观、蓝顶草原、官山路等旅游公路建设157.5公里,为全域旅游提供有力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