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21个中国记者节,一场“抗疫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武汉客厅举行。140名湖北新闻工作者代表,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60余名新闻专业学生,现场聆听四位抗疫一线记者的感人故事。
湖北广电记者尹华正,以《甘愿让洪流踩着我们的肩膀平稳过境》为题,分享了他挖掘和报道武昌医院护士马建真等典型人物的幕后故事。
湖北广电记者尹华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蔡俊 摄)
甘愿让洪流踩着我们的肩膀平稳过境
——讲述人:湖北广电记者尹华正
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8个多月前,还叫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如今我们把抗疫展特别安排在这个浴火重生的地方,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宣誓,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说,在一线,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1月23号那个凌晨,我们一睁眼,就在了。于是我们拿起话筒就成了战士,拿起本子就写满了故事。
照片中看到的是一场特殊的视频婚礼。儿子、儿媳和父亲。妈妈在哪儿呢?妈妈是武汉市武昌医院的护士马建真。早在半年前,儿子就订好了大年初六在工作地四川举办婚礼。疫情来临,马建真立即退掉车票,让丈夫单独前往。大年初六,婚礼的日子,儿子用视频的方式,和远在武汉的母亲一起同框,留下了这幅令人难忘的合影。
那天采访的时候,马护士刚参与完一场手术出来,我问她,有遗憾吗?她想了想,对着镜头,说了这样一段话。
“妈在特殊的战斗中错过了你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但是,现在是我们武汉,是湖北最重要的时刻,妈妈希望你们健康平安,等疫情结束……我们一家人再团聚!”
这段长达十秒的留白我固执地留在新闻里。留白是因为,那个时候,“一家人再团聚”,什么时候能实现,或者还能不能实现,不知道。
这张照片您还有印象吗?
一名护士蹲在路边吃饭,不远处他的丈夫和孩子正看着她。
事情发生在2月19日中午。
吃饭的叫江世娥,十堰郧西店子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正月初二上班,一直不敢回家,算起来到那一天,25天了。那天在护送一名病人时路过家楼下,老公穿着睡衣带着儿子拎着刚做好的饺子给她送到路边,说儿子想你了,你把饭吃完,我们就在旁边看看你。
画面本就无声,而画面定格的这一幕,也没有任何对话和言语。他们间隔的2米的距离,仿佛也是一段留白,这留白里,有牵挂、有思念、有担忧、有忍耐,更有坚强。
当天晚上我讲述这张照片的节目片段被传到抖音上,收到了317万点赞。第二天开始,它便出现在各大公众号的头条,一张几乎没有正脸,把留白作为构图主体的照片,居然击中了那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因为身在武汉,所以,我们是记录者,我们也是守护者。我们告别爱的人,我们也守护爱的人。
这个人是我的同事,叫李昕。几十次出入红区,他跟摄像达成了一个默契:千万不要拍到他的脸。作品上也从来不署名字,就怕怀孕的妻子看见。她的妻子在香港工作,快过年的时候,怀孕5个月,想着还早呢,正好春节假期去香港陪陪她,结果,封城了。
不久后的一天傍晚,妻子在香港租住的房子里突然见红,孩子在肚里才7个月。打了999,救护车还没赶到,她就已经独自一个人在单人床上把孩子生了下来,脐带还连着的情况下,自己给宝宝擦洗了身子,然后给李昕发了信息。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李昕都在审片间开编后会,他手机微信响了,妻子连着给他发了三句话:“生完了,早产了,是个女儿。”其他什么都没说。
李昕肯定特别疼,像没打麻药一样。他开上车,在武汉寂静的可怕的高架桥上飞驰。但是,他知道,开得再快,也出不了城。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全中心到处想办法、求人,省公安厅都找了,希望可以让他去香港。但是答案是很遗憾。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问起他,你肯定想骂人吧?
他说了“山东兄弟”的名字。那是他那段时间全程跟拍的一对山东来的志愿者。哥俩开车送物资来武汉,走不了了,干脆连人带车留下当志愿者,一直干到武汉解封。
李昕说,别人大老远的来咱们这,都不骂人,我有什么好骂的。说完又埋头狠狠扒了几口饭。
我们记录故事,我们也成了故事里的人。我们的故事感动着别人,而别人的故事又激励着我们。
那个时候的武汉,1000万人,又何尝不是你温暖着我,我鼓励着你,然后,高高低低的肩头,撑起了一座城。
4月8号,武汉解封,马建真和儿子儿媳在四川团聚了,留下了这样一幅同样珍贵的合影。
9月8号,人民大会堂,江世娥作为基层卫生院的代表,拿到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份沉甸甸的褒奖。
而在女儿出生40天之后,李昕终于在老家江西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还有山东兄弟。四月初哥俩回到山东老家,把家里那些苹果打理了一下,前一阵又运到武汉来。李昕组织了一批媒体朋友帮他们宣传,据说卖得还不错。
一座城苏醒了,城里的人也都好起来了。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选择不要灾难,我们宁愿没有故事,甚至宁愿没有新闻。可是命运选择了我们。我们好好地活着,做着最正常的事儿,但是摊上事儿了,所以我们别无选择。
英雄闪烁着英雄的光芒,而我们就是沙砾,甘愿让时代的洪流踩着我们的肩膀平稳过境。
2020年不容易,我们铭记了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医师节、教师节,每一个节日都是对一个群体的致敬,今天,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作为一个身在武汉的记者,我想,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鼓个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袁超一、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