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2日讯(特派记者 孙泽宇 发自南京)跨越山河去拥抱你。今天黄根本爹爹终于完成了他的感恩之旅。
作为随同骑行的年轻记者,这一路的风尘仆仆,甘苦与同,是见证,是铭记,也是毕生难忘的心灵洗礼。
(一)吹牛
10月28日下午2点30分,河南省商城县雷冲村的339省道上,我坐着报社的采访车,驮着刚刚购买的山地自行车,终于追赶上了正在骑行的黄根本老人。
“我一点思想准备都冇得!”这是黄根本跟我说的第一句话。他解释,自己根本没想过要声张此事。
看到我的自行车,黄根本略显惊讶:“别开玩笑了,你真的要跟我一起骑到南京去?”
“我1米83的个子,平时总运动,冇得问题!”为了完成这次随行采访,我当时这样“吹牛”。
“行,我的亲友还一直担心我路上的安全,有你陪着我,他们就能放心一些了。”他说。
我以为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热情洋溢的老人,在孤独的路途中有人陪伴,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我想一路上我们会亲密如爷孙,或者在每日骑行结束时畅饮两杯,庆祝当天的成功。
但没想到,一路上,黄根本却是那么“犟”。
(二)犟
“今天我已经很配合你了,但耽误了我的行程。明天早上7点整,不管你起不起得来,我都直接出发!”10月29日晚,我们骑行抵达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时,黄根本没对我客气。
“再不能配合你采访了,明天再早一点,6点半走,是带着过了早的肚子走哈!”10月30日晚,在合肥市瑶海区的旅馆里,黄根本的要求再次“加码”。
“就算晚一天南京,医院应该也会理解的,您为何要这么赶呢?”我有些不解。
“我微信上跟代静泓医生说了,11月2日上午去看他们,哪怕半天都不能耽误!”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一路上,黄根本一直在赶路。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这个从没有骑行经历的“新贩子”,他一天可以骑140公里。
一路上,我都在劝他,安全第一,注意身体。他马上就会反驳说,他原来就是没有自控力,贪凉、晚睡、不按时吃饭,弄得自己身体素质下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患上了新冠肺炎。现在,他能够康复得如此好,全拜自律和毅力所赐。
“人不能善变,尤其是男人,有惰性才会轻易改变。”他说。
(三)误会
屈指算来,我与黄根本一路相伴骑行了450公里,他的“犟”脾气,也曾让我们产生误会。
10月31日中午,我们骑行到安徽滁州市全椒县。眼看马上就要到江苏,趁着吃午饭的间隙,我与南京鼓楼医院联系,想询问见面当天的具体计划。
“哎哟小孙,你这是何用意?我跟医院的事,不用你插手!”黄根本把大腿一拍。
原来,黄根本误以为我有私心,想让南京鼓楼医院搞大场面迎接他。我坐在饭桌对面,哭笑不得。
当我反复解释,我只是为了提前准备当天的采访方案,不会左右医院的计划时,他才渐渐平和下来。
不一会,他看着手机,发出了孩子般的笑声:“小孙,医院他们要给我订酒店,请吃饭,我都给拒绝了,你得给我保证,千万不能让他们搞得太隆重啊!”
后来,医院方面告诉我,11月2日上午9点30分,他们会在医院迎接黄根本。听到这个消息,他说:“我恨不得8点就过去,找到科室送完锦旗,聊聊天就走。”
在后来的骑行中,黄根本对我说起出院后自己的康复计划,让我对他的自律和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说,自己不仅每天坚决按照自己指定的康复训练计划,一项项地完成,就连三餐都是按照在医院用餐的作息:早饭7点吃,午饭11点吃,晚饭下午5点吃。
(四)成人纸尿裤
说实话,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为了完成采访,骑行陪一个老人跑这么远。
10月27日,我还是一名刚进报社才3个月的年轻记者。当接到新闻线索,做出陪同骑行采访这个决定时,压根没去想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会有多艰难。
我只是想,黄根本老人的骑行感恩之旅很特别,我有些感动,无论如何,我想去亲身见证他的感恩之旅。
而见证的最好办法,就是陪他一路骑行。
出发前,领导、同事和家人反复叮嘱我注意安全,我才开始隐隐有些担心。
10岁时,父亲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平时,我最多也就骑一下共享单车,几乎从没有碰过山地自行车,更不要说没有专业的骑行训练,也没有体能储备。
我用来安慰自己的事实是:平时自己也热爱运动,经常打篮球,自我感觉身体素质还不错。
从10月28日下午随黄根本骑行开始,我一度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只要分配好体力,到达目的地南京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然而,仅仅半小时后,天上开始下雨,继而慢慢变为大雨。
由于买车时匆匆忙忙,我的自行车没有安装挡泥板,国道上渣土车留下的泥泞,被雨水浸湿后,顺着前轮像子弹般飞溅到我的脸上和眼睛上。除此之外,大雨中的国道十分湿滑,在下坡时急刹车,车子还会甩尾失控。
29日,骑行的第二天,我刚坐上坐垫,胯部便感受到了剧烈地疼痛,伴随着两条大腿一下下的交替蹬动,煎熬着我的痛觉神经。
当天,我几乎是坐着骑一段路,再站着骑一段路。由于沿途基本都是乡镇和村庄,我只能一直忍着疼痛,艰难骑行。
30日晚,终于到达合肥市,刚进入市区,我便让黄爹爹先去吃饭,自己去买了一包成人纸尿裤,和一条带有硅胶垫的骑行裤。
千里感恩路,风尘仆仆。黄根本为了赶路,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他基本不会停车休息。
而对我来说,除了艰难的骑行,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采访。为了拍摄黄爹爹骑行的镜头,我必须用尽全力骑到黄老的前方大约100米,才能马上停车、拿出手机、取景拍照录像。尔后,已被黄爹爹甩下100米,我又得赶忙上车,全力追赶。
这一路的艰难,点点滴滴,都刻在了我人生的记忆里。
(五)洗礼
和黄根本爹爹携手骑行6天下来,我没少收获感动。
10月29日下午5时许,在安徽六安市叶集区,黄根本与女儿约好,在外孙放学后,与他们视频通话。
对于病魔来说,站在对立面的,除了科学施治的医术,也有亲人的眷眷柔情。
“外公加油!我想你了!注意安全!”外孙笑笑的三句童声,让黄根本的内心暖化了。
“笑笑,你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你上次为我加油,我就把病魔打败了,今天你的‘加油’,外公一定会顺利到达南京!”黄根本回答。
那一刻,我想,是家人的温情给了黄根本战胜病魔的动力,也给了他坚强骑行的毅力。
今天,黄爹爹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用600余公里的骑行,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也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身为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在南京鼓楼医院的感恩相见现场,当时救治、护理黄根本的医护人员,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黄根本却依旧大大咧咧,笑态可掬。他走到这些白衣天使面前,拍拍她们的肩膀:“疫情时我就是你们的‘作品’,你们完成了我这么好的一件作品,赶快为我,也为你们自己骄傲一下吧!”
“千里单骑,金陵感恩”。这是我们此次报道的主题,我在向沿途的百姓,向南京媒体讲述老人的事迹时,总是用到这句话。
确实,黄根本的千里骑行感恩,不仅代表了他个人,也代表了武汉人民面对疫情卓绝的斗志,和对救命者朴素的知恩图报。
这样的采访经历,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