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剪纸,留下总书记的湖北之情

湖北日报 2020-10-25 21:40

图为:武汉剪纸市级传承人毛明月

10月23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省级非遗项目武汉剪纸,受邀入选“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线下展。凭借22幅剪纸技惊四座的非遗传人,一个叫毛明月,一个叫沈松柏。

“把它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2018年,毛明月向习近平总书记亲手送上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总书记充满温情地对他说。

这句话,让他暖到如今。

一刀一剪三米长卷

这次展会的剪纸主作品,名为《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行》,是毛明月2018年时创作的。“我已记不清修改了多少回,每一次落刀,都觉得可以再精进、再生动一些。”毛明月说。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行》剪纸作品

这幅剪纸作品长达三米,刻画了总书记于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调研时的场景。在东湖之滨、在省博物馆、在长江之上、在三峡大坝,总书记的身影行走在荆楚民众间,为湖北勾勒历史性的发展长卷。纸短,却情长。

毛明月还特意雕刻上总书记那句对湖北、对中国生态影响深远的话:“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身为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向总书记介绍了技艺传承情况。“那幅《青山新江滩》的剪纸作品,既寓意着咱们青山区的生态之美和老百姓的好日子,也寓意着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他说。

图为:《功勋人物肖像剪纸册》在现场展示

时代故事“跃然纸上”

10月23日上午,在本届博览会“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展板块,观众们用手机拍摄毛明月现场雕花的场景。

一张金箔纸上,只见雕刻刀宛如游龙,不到十分钟,一幅栩栩如生的“蝶恋花”,便在纸间活了起来。与北方注重“剪”不同,汉派剪纸重“刻”,属于雕花剪纸,用刀子雕刻的工序多一些,作品纹路精细、疏密有致。

这次展会上,除了送展的“五福临门”“弥勒佛”等具有楚汉风韵的剪纸精品,他还刻了喜鹊、寿桃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和“蝶恋花”一起送给大家。

在毛明月的雕刻刀下,剪纸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它同样也能记录时代、书写时代。

为了创新剪纸艺术,毛明月探索时事主题剪纸长卷,以及人物肖像剪纸,用传统技艺展现时代精神。

武汉抗疫期间,毛明月在家中创作了《战“疫”日记》《武汉保卫战》等剪纸连环画,被武汉市档案馆作为抗疫实物收藏。《战“疫”日记》上,钟南山、张定宇等抗疫英雄目光坚毅,跃然纸上;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抢救患者的场景,被一把雕刻刀永远定格。

看着一幅幅令人动容的剪纸,很难想象赋予它们生命的,是一个“明月有残”的人。

1岁半时,毛明月患上小儿麻痹症,自此双腿落下残疾。“腿脚虽不方便,但我手上有劲儿,我要靠这双手把武汉剪纸传承下去。”

图为:武汉剪纸市级传承人沈松柏亲授剪花技巧

一剪“明月”,千纸“松柏”

此次与毛明月共同赴展的,还有另一位剪纸非遗传承人沈松柏。

他专门携带了11幅反映武汉民俗风情文化的作品参展,既有黄鹤楼、楚城、长江大桥等武汉地标,也有四大门神等民俗作品。

红色的剪纸,一刀一剪雕刻出黄鹤楼镂空的栏杆,精美大气;金色的箔纸,一弧一角勾勒出传说人物的神情,活灵活现。

“我与剪纸的缘分是从剪‘喜’字开始的。”沈松柏笑道:“1974年,单位同事结婚,到处买不到‘喜’字装饰新房,听说我有些美术功底,就找我帮忙剪来试试。没想到,这一剪刀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剪了整整46年!”

军运会期间,沈松柏受军运会执委会委托,围绕军运会展开剪纸艺术创作,用吉祥物兵兵设计了10种火炬传递系列、28种竞技系列的汉派剪纸,受到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高度赞誉。

“雕花剪纸虽是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但不和时代接轨,不推陈出新,迟早难以为继。”沈松柏说,无论什么作品,都要融入、反映时代和生活。

为了将武汉剪纸艺术传承下去,沈松柏走进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及多所中小学授课,还将剪纸课搬上互联网,开设超星慕课,传授剪纸技艺。“从开始授课到现在,慕课的播放量达17万多人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