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10月17 日下午,上海野生动物园园区工作人员在猛兽区(车入区)实施作业时,遭受熊攻击,致使一名工作人员不幸死亡。目前,园方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据10月18日《楚天都市报》官微)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49个野生动物园。这些遍地开花的野生动物园,开创了“人在笼(车) 中,动物在笼(车)外”的全新游览模式,极大地增加了游览的刺激性,但同时也让风险增长。
近年来,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事件频发,让人心惊胆战。饲养员属于专业人士,与猛兽长期相处,已成为很好的伙伴。事实上,饲养员被动物伤害致死的例子,在全世界都不在少数。
但这是动物的错吗?猛兽的天性是在千百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养成的,它们天然就具备攻击性,将它们圈养起来投喂观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逆天而行”,而认为野兽一定会被驯化,完全丧失了危险性,更是傲慢和轻率。事实上,不仅仅是熊、狮子、老虎这样的猛兽会失控伤人,就连平时看上去萌萌的大熊猫,都曾经有过失控伤人的行为。
正因为野生动物野性难驯,具备相当的危险性,动物园更应该全方面做好安全保障,保护游客和自身工作人员的安全。这一事件中,有现场乘坐大巴车观光的游客称,当时猛兽区内挖掘机正在施工,饲养员是突然被熊群攻击的。这就有很多疑点,饲养员为什么会毫无防护地暴露于猛兽区?园区施工时为何没有坚实的隔离和保护?熊群发狂是否因为投喂不足?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无论如何,发生了这样离奇的事故,证明动物园在安全管理上一定有所疏漏。连对环境和动物比较熟悉的工作人员都遭遇这样的惨剧,那游客的安全谁来保障?
事故发生后,上海野生动物园发布通报称,将切实加强园区安全运行管理。这难免给人以“马后炮”之感。安全管理难道不是应该从开园的那一秒开始,就深植入意识中,绷紧弦不放松吗?悲剧发生只有一瞬,但在悲剧的背后,或许是长时间的安全意识松懈。及时发现安全漏洞,消除隐患,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对于野生动物园而言,不应该是“将来时”,而应该一直都是“现在时”。
央视网: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能看到忽视规则的影子。
新华网:应加强对野生动物园的监管,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的应予以取缔。
绘图/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