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腾 在深打拼的湖北人踌躇满志

楚天都市报 2020-10-15 07:55

四十载巨变承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 也记录下无数精彩的奋斗故事

大河奔腾  在深打拼的湖北人踌躇满志

彭荣高

魏毅

郭同军

向钱才

詹翔

□楚天都市报特派记者 刘孝斌 见习记者 刘楒睿 记者 刘毅

四十年奔腾不息,四十年风云际会,从南国的一个边陲“小渔村”,到名满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四十周岁的深圳在壮年之际,迎来了璀璨的聚焦时刻。

这个中国最耀眼的经济特区,四十年飞速发展凝聚的光荣与梦想,少不了无数南下打拼的湖北人。这些湖北人不仅见证和参与了深圳的沧桑巨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事业也随之跃升。

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楚天都市报记者奔赴深圳,记录下湖北人的精彩故事。

南下的闯劲

十月的鹏城,处处姹紫嫣红,郁郁葱葱。昨日,深圳街头充溢着红色的喜庆。

今年70岁的彭荣高,照旧坚持每天的习惯,来到家旁边的公园散步。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曾经是一位商业大亨。

1989年,时年39岁的彭荣高辞去黄冈市行政事务管理局的“铁饭碗”南下深圳。当时,身边的亲朋无一不对他的做法表示费解。

怀揣着仅有的几千元积蓄,彭荣高乘火车来到了深圳市罗湖区。两眼一抹黑的他,干脆什么都不顾,抓起啥卖啥。今天大哥大火了,便经销大哥大,明天照相机火了,便卖照相机。

1995年,彭荣高在罗湖开办了一家实业公司,经营房屋租赁,他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老板。

现任深圳市湖北商会会长、深圳市晶鼎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魏毅,和彭荣高一样,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深圳下海的弄潮儿。

魏毅出生于1964年,在荆州洪湖边长大,1986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航天部门工作。1993年,他受单位委派到深圳工作。由于单位当时事情不多,他上班时常常喝茶看报纸。

窗外就是蓬勃发展的特区深圳,不甘心大好青春年华被浪费的魏毅,产生了经商的念头。

当时正值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已形成第二波下海的热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魏毅毅然决定辞职下海。

下海后做什么呢?魏毅从当时一个香港公司处获悉,可以赊筒卷铜版纸,然后一月一结账,而当时国内外对这种铜版纸需求旺盛。魏毅创业的第一个项目,选择了开一个包装厂,从香港公司进口筒卷纸,然后切成平板纸,对内对外销售。

当时国内彩色印刷缺乏,魏毅又引进国外设备,开设了彩色印刷厂,与包装厂协同发展。

后来,魏毅又进入海洋保健品行业,也逐步获得成功。2008年,国内手机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他果断成立光电子公司,制造当时手机急需的侧发光LED。此后,他还进入金融、环保日用品等项目,均获得不错发展。

彭荣高不仅自己下海,1995年回到老家后,碰到年轻的乡亲就问“要不要到深圳发展”。最开始,乡亲们都有所顾忌,没人理会他。但还是有几个20来岁的小伙子,跟随他南下。

2003年,彭荣高转战餐饮和房地产行业,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规模,在深圳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都开设了分公司。这些公司的负责人,有几个就是他当初带出来的乡亲。

学习的力量

53岁的李军民是麻城人,1994年遇到供销社改制,他失业了。那天晚上,看着妻子和幼儿,李军民抽了一包烟,作出南下深圳的决定。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心里是迷茫和自卑的。”李军民说,自己刚到深圳,又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如何立足。跟着接站的老乡,他来到一家酒店,老板看他是农村出身,给了他一份采购的工作,每天负责采购后厨的原料,包吃包住工资400元。就这样,李军民开始了自己在深圳的奋斗史。

由于采购工作与会计对接较多,且会计只用在办公室坐着,李军民逐渐萌生了做一名会计的想法。买书、参加培训班,屡次考试碰壁,李军民花了10年的时间才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后,李军民辞去采购经理的工作,换了一家酒店开始了会计生涯。

在深圳市宝安区慧谷创新科技园,有一家叫深圳市优良专显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32岁的老板冯久龙,来自襄阳市南漳县李庙镇,也是不断学习,从一名工厂流水线的工人,逐渐成为这家企业的老板。

冯久龙的家乡全是大山,过去家里以务农为生。2005年7月,还不到18岁的冯久龙,作为一名刚从南漳一家电脑培训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来到1200多公里外的深圳,在一家电子厂做键盘流水线工人。

2008年,在深圳一家读卡器工厂上班的冯久龙,不甘心做一名普通工人,报了一个夜间培训班,每天晚上去参加手机维修培训。3个月后,掌握技术的冯久龙跳槽到一家手机公司,由于表现优异,成为公司的技术人员。

此后,在同事的带领下,冯久龙参加了一家销售公司组织的几次讲座,激发了对销售的兴趣,来到另外一家电子公司做销售。一开始冯久龙业绩不好,公司老板带他去跑客户,现场教他如何与客户沟通,两个月后,他的订单量突飞猛进。

爱学习的冯久龙有天晚上散步时,看到一家培训学校发传单,可以教礼仪、说话技巧、销售、主持等知识。觉得自己水平还不足的冯久龙,果断报名夜间学习。2012年底,公司组织的年会上,冯久龙作为主持人完美亮相,惊呆了一群人。

后来冯久龙自己创业,目前他公司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自己的加工厂,年营业收入近千万元。

自由竞争的吸引力

“利用移动端,学员提前预约学习时间,一个学员对一辆车和一个教练,免除排长队等待上车的麻烦。”昨日,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文阁路信发驾校总部的会议室,36岁的向钱才正在跟员工讲述驾校的价值理念:来了就是深圳人,让每一个来深圳的人都拥有安全的驾驶技能。

向钱才是荆州石首人,2005年从荆州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专业毕业。家人想让他在家附近就业,当老师、考公务员,但是向钱才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外出闯闯。

2006年3月,向钱才背着行囊,来到广东找工作。不久,就应聘到百度东莞分公司,2007年进入初创的百度深圳分公司。2012年,向钱才调到深圳负责百度深圳区域市场营销工作。2014年底,年收入已近百万元的他决定辞职创业。“在深圳,创业的氛围很浓厚,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了有梦想的人很多创业机会。”

向钱才先后投资过传媒公司、家居等项目,都没有成功。“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垫得越高,我们看得更远,更能从中学习到更多更多。”向钱才称,他当时总结的最主要一条经验就是,不能光投资而不参与管理,不然自己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企业经营价值观无法落实。

2015年,向钱才投资入股了一家驾校,代理其分校的招生业务,一年招聘学员5000多人。经营过程中,他看到驾校市场大有潜力可挖,于是想去收购一家驾校,自己直营,打造新型驾考培训学校。

今年6月,向钱才和合伙人收购了深圳的信发驾校。当时这家驾校只有三个培训点,资产约2000万元,已经面临资产及债务重组。如今三个多月过去,新的信发驾校已经在深圳发展到11个培训点,学员4000多人,资产总额达到3000多万元。

深圳市优美时尚形象管理有限公司老板郭同军,也是荆州人。

1996年,19岁的郭同军考入武汉一所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郭同军并不是特别喜欢。为此在大学期间,他又选修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

大学毕业时,郭同军收到了武汉公司的邀请,但梦想着当老板的他,却带着2000元钱南下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房地产广告销售公司做销售。这家公司老板是下海闯荡的大学教授,每天晚上组织新员工上两个小时营销课,郭同军收获很多。

有一次,郭同军看到一家初创的服装公司在招聘,要求是懂数据分析的服装销售。因为是会计专业毕业,又做过销售,郭同军应聘成功。

“我应聘这家公司,主要原因是这是一家初创的企业,我一直想做老板,所以到这家公司边工作边学习,学习如何做老板。”郭同军说,在这家公司发展到200多家门店时,他选择辞职。

2009年,郭同军跳槽到深圳市优美时尚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做销售管理。2014年,年岁较大的公司老板将公司管理权委托给郭同军。这时,公司业绩受电商影响,已经不再盈利,郭同军组织所有员工学习,拥抱移动时代的商业模式。

到2017年,郭同军获得这家公司全部股份,成为真正的老板。经过几年不断改革,目前,这家公司盈利能力逐渐提高,年产值达5个亿,目前公司正在做上市准备。

向钱才称,他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深圳从来不会排挤外来者,创业者身处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竞争环境中,更容易带来归属感和吸引各种人才。

郭同军对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感同身受,他说自己到深圳20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给他的事业发展带来蓬勃机遇,他经过摸爬滚打,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眼界扩大到全球。

时代的春风

如今的李军民,在深圳南山区常兴花园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二手房。当初连2块钱公交都舍不得坐的小伙子,已经开上了自己中意的小车。

2018年,是冯久龙的幸福之年。这一年他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换了一辆新车。今年,冯久龙在深圳购买了一套小型复式楼。

“等过几年,把儿子的户口迁到深圳,让他享受和深圳小孩一样的教育。”冯久龙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公司,感慨万千。

想起30年前初到深圳,彭荣高说,自己看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我是幸运的,乘了时代的春风。”

2015年,当初追随自己南下的小张想要回乡,彭荣高对他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同时还希望他不忘自己所学知识,回乡置办产业,反哺父老乡亲。2016年,小张在老家开设了一个服装厂,许多赋闲在家的老乡再次上岗就业,发家致富的村民们逐渐盖起了小洋楼。

“这里原来就是荒地,现在附近都是高楼大厦。”昨日,坐在深圳湖北商会的16楼办公室,现任深圳市湖北商会会长魏毅,感慨万千。

27年过去了,魏毅至今还记得自己1993年坐绿皮火车到达深圳的情形。那时候的深圳城区就是罗湖一小片,上海宾馆以外都是荒野,从罗湖到蛇口需要坐一个多小时车。

“这20多年,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越来越好,我个人的事业、生活也是越来越好,这在下海当初是没有想到的。”魏毅说,他感谢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深圳特区给予的机会。

46岁的詹翔是武汉人,1997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以后,本可以选择留在武汉,他却选择到深圳当老师。

到深圳没多久,詹翔便在福田区义工联注册成了一名义工。2002年,詹翔又组织所在中学的学生们,成立了一支80多人的义工服务队。每个周末,走下讲台的詹翔,都会带着自己组建的义工服务队,走进深圳市福田区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帮助老人和孩子们打扫卫生,给老人喂饭,陪孩子做游戏。2004年12月,詹翔被深圳市义工联授予“五星级义工”称号。

23年过去,詹翔现在是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副校长,桃李满天下。他说,自己初到深圳时,学校还是城郊,而现在已成为城市中心,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深圳很多学校都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吸引着来自全国的优秀人才,提供着更优质更多元的教育服务。“深圳给了我一片热土,我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回想这20多年在深圳的生活,詹翔满怀感激。

詹翔说,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虽然早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不管是他还是身边的朋友,没人停下脚步,还是时刻保持着紧迫感,不断地往前奔。深圳在变化,但这座城市不断创新的基因和包容万象的文化,却始终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