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昨日,教育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递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录取通知书精准投递,原则上坚持“本人当面签收”,不得投递至智能快件箱(信包箱)、代投自提点、物业或收发室等。(据8月3日看楚天APP)
虽然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快递都应该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或收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代收人当面验收。但现实中,为了提高投递效率,送到快递柜和代收点的邮件实在不少。高考录取通知书属于重要文件,意义重大,因此,专门发通知规范投递流程,要求邮政企业负起责任,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单独投递,保证时效,确保安全,实在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关部门并非首次发布类似通知,但是今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与邮政企业的权责义务,并明确要求加强监管。如果寄递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追责。法治的逻辑更加清晰,各方的权责也更为明晰,目的在于督促邮政企业切实予以重视,保证每一个考生能够安全、及时、精准地收到这封通往大学校园的邀请函。
虽然,现在高校招录的结果,在网络上都可以查询,录取通知书好像既麻烦又没有必要,但事实上,网络查询结果还真不能完全替代录取通知书的功能。现在高招录取讲求阳光、公正、透明,学校负责,招办监督。为了遏制违规行为,确保招录公平,从电子档案投递到系统生成录取名单,每一步都会反复审核,而且,最终会形成纸质的录取考生名册,加盖省招办的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也必须有校长的签字和学校的公章。可见,录取通知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考生得知录取结果,更是监督高招公平,以备后续核查的重要依据。依法保障录取通知书精准投递,是守护阳光高招的重要一环,也更能增强大学新生内心的安全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而且,对于寒窗苦读终于圆梦的学子而言,录取通知书还有着更为感性的意义,它代表着自己拼命努力的成果,是人生一个阶段的里程碑,更是写满了精彩未来等待翻开的书页。等待并接收录取通知书的过程,饱含期待与欣喜,是人生十分难得的体验。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用了很多心事,深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副可以提前逛校园的VR眼镜,清华大学的纯手工3D通知书里藏着一扇立体的校门,而南开大学的通知书中竟然还有两颗莲花种子。这些有创意的录取通知书,展现了高校的人文底蕴,也传达了对新生的欢迎和祝福。这样的通知书,自己亲手接到,和从快递柜、代收点拿到,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精准投递让招录这件事更具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也赋予生活更多惊喜和诗意。
所以,希望高校也好,邮政企业也好,能够明白相关部门发布通知的良苦用心,也能够不辜负大学新生们的殷切期盼,让一封封承载着希望与未来的录取通知书,扇动轻盈的翅膀,安全顺利地抵达每一个约定的终点,每一个梦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