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飞(图中抱举小孩者)在内涝区域转移营救被困群众。 (通讯员 徐普查 摄)
黄飞,天门人,2000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现任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长年作战在救援一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指挥员”。今年抗疫期间,作为支队机关疫情处置机动队副队长,他坚守在抗疫一线,在指挥调度岗位累计值班80天。防汛期间,他作为一线指挥员,带领消防救援人员先后十多次战内涝、固堤坝、处险情、救群众,用实际行动履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承诺。
英山河畔,十天十夜水域搜救
入梅以来,英山县普降暴雨,汛情一度十分严峻,山洪、泥石流、人员落水等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危急时刻,黄飞带领20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增援英山,搜救落水群众和遇难遇险人员。
6月21日,英山县温泉镇有群众不慎落入河中,被洪水卷走,下落不明。黄飞带队赶赴现场,联合蓝天救援队、公安特警、民兵等力量,开展声呐探测、河面巡查、设置拦截网拦截,对东河沿线以及白莲河水域进行全方位搜排。
黄飞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与当地党政领导、公安干警等21次研讨打捞方案,11次与有关部门综合协调,并带领消防救援人员白天分组搜索,晚上在河边轮流值守。
此次搜救时间长、水域复杂、天气恶劣,全体参战人员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连续奋战十天十夜,搜救水域涉及白莲河及上游水域至英山、罗田、浠水等三县辖区,水面搜索面积200多万平方米。
山区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骄阳如火。黄飞的作训服湿了干,干了又湿透。十天十夜水域搜救作战,黄飞和队友们背部和双手晒得脱皮,双脚被水泡得溃烂。
学校内涝,受伤坚持转移被困群众
“黄冈师范学院家属院严重内涝,大量群众被困。”7月7日12时30分,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电话。黄飞立即带领新港路特勤站出动5台消防车、22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橡皮艇、水陆两栖车等水域救援装备赶赴现场。
现场最深积水超过1米,且水位仍在上涨。从学院门口到家属院救人,要蹚过1.5公里远的水路,院内还有暗沟、洼地。
时间就是生命,在黄冈师范学院干部带领下,消防救援人员分三组前往救援。
雨一直没停。黄飞带领救援人员挨家挨户搜救被困群众,采取“抱、抬、背”等方式,将老人与小孩转移至冲锋舟上。黄飞推着橡皮艇一趟又一趟营救被困群众,左脚被钉子扎伤,仍咬牙坚持到最后。
经过两个小时紧张救援,38名被困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山体滑坡,30多个小时不胜不休
7月8日凌晨4时许,黄梅县大河镇袁山村突发山体滑坡,3万余立方米泥土裹挟着山石瞬间倾泻而下,7栋民房被毁,9人失联。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2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及当地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等投入救援行动。
由黄飞带领的突击搜救分队,克服现场风险大、作业条件差等重重困难,在自己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以坚定的意志、过硬的本领日夜抢救群众。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连续作战30多个小时,成功营救出1名幸存群众,快速搜救出8名遇难者。
“黄飞每次带领我们出救援任务,他总是身先士卒、不顾生死战斗在第一线。大家都说他是救援队伍的‘主心骨’。”黄冈消防新港大道特勤站站长巴肖亚雄如是评价。
“我是一名人民的消防员,又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危急关头,就应该挺身而出!”黄飞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徐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