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舒开合任天真——魏开功书法艺术浅论

湖北日报 2020-07-19 07:30

登泰山 揽群岳。行书斗方

魏开功诗《秋分夜》 行书中堂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书五言联

□ 萧翰

心中卧虎藏龙,笔下静水流深。魏开功的书法,给人一种魏碑风骨般的人格魅力融入到书法创作实践中的感受,苦涩里的美感也好,人文精神的姿态也罢,从来温厚重学养,开功的书法沉淀出他半生的私人记忆和对时代的种种印象切面。

魏开功,湖北天门人。“茶圣陆羽”“竟陵派文学”“状元之乡”的文化生命气息,总会悄然转换成一种不可见的力量,浸润到一代代天门人的血液里,塑造出独有的地域文化情怀。遗风醉人,是要伴随终生的。从贫苦农村走出的青涩少年,到异地艰辛创业的苦涩青年,再到撑起事业与理想的坚强中年,沉浸于书法艺术世界里的魏开功带着几分孤独的随性和自由,寻找书写的意义与价值的共鸣,在骚动的时代氛围中营造出静的文化景象。其风格化的笔墨触角,气象正大,古朴稚拙,散发出风清月白的人生意气。

魏开功早年成名,27岁便担任洪湖市书协主席,办个展,出字帖,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但他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地从诗歌的韵味、历史的沉淀、理性的创新等层面超越自身,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且艺术生命常青。

“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书法与诗词同是以汉字为载体,抒发作者情感、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开功既擅长书法,亦精工诗文。诗重韵,开功的书法韵味醇厚;诗言志,开功的书法风乎舞雩;诗抒情,开功的书法情性烂漫。开功的难能可贵处是能悟书而出诗,我手写我诗,诗书融洽地合为一体,个中体悟和融通自是他深造后的回报。“临池何枉笔成冢,默记心识始自通。倘使读书破万卷,冶碑创体见真功。”这样的诗句已经成为开功学书随时的感悟了。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中华大地“书法热”的魏开功,笔下难免受时风影响,后得吴丈蜀、陈方既两位书法前辈耳提面命、指点迷津,书艺大进,不仅迅速摆脱时风流俗习气,而且于书法理论研究亦常有新见解。二十年前,恩师陈方既先生这样评价他:“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也是由唐楷入门,碑帖兼学。只是其于法帖上所着力者,不徒形式,更在骨力风神。他能借古人的营养,抒发自己的心志,展露气骨,寻求面目,而不为古法所拘。他于临习和创作之外,注重书学理论修养,注重美学思想的陶熔。因而他能以比较自觉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导引,调节自己的书写实践,在探索磨练上有比较自觉的取向。”

魏开功书法以汉魏诸碑为根基,以碑立骨写康有为行书和王蘧常章草,作品具有二者厚重、古拙、大气之共同特点。在魏碑重法度、重规矩的基础上,他旁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铎等大家碑帖,不断追求书写的生动性和抒情性。尽管当代书法精品,如横云却月,最难寻觅,然而开功的“康体”和章草却是别开生面,饶有独特的个人语调。作品风格瘦硬劲健,骨力洞达,棱角森挺,爽爽而有风神,体现出一股阳刚之美,兼具质朴浑厚之气和精致秀雅之韵。结体富于变化,线条追求劲挺,点画归于凝练,规整严谨中并无刻板僵化之气,端庄挺秀中显示出高雅的品格,不故作姿态而风神自远。

也许是我们审美趣味相近的缘故,我总是爱慕甚至迷恋开功书法的坚劲骨力和浑穆气格,这源于他成功地继承了自清代碑学兴盛以来遗留的朴厚基因,进而锻就了他那坚质浩气、高韵深情的书法风格,朴实而真率,脱俗而雅逸,历久而弥馨。

开功君其人其艺,正如那只深巷的酒杯,盛满了清澈,盛满了元气。只待酒香自杯中悠然飘出,顿而起身,举起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