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导致双腿长度相差5厘米 医生做手术将少年右腿“拉长”

楚天都市报 2020-07-07 09:31

小奇在手术中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薛源

“我想正常走路。”这是14岁少年小奇(化名)最大的心愿。因患骨髓炎导致骨骺受损闭合,他右腿的生长受到影响,比左腿短了5厘米,只能穿上自制“高跟鞋”才能勉强行走。

近日,武汉儿童医院医生采用骨延长手术,使小奇的右腿骨每天生长1毫米。得知几个月后正常走路的愿望就能实现,小奇开心不已。

细菌感染导致双腿相差5厘米

14岁的小奇家住孝感安陆农村,学习成绩优异,又十分腼腆。爸爸吴先生说,6岁时,小奇右腿突然红肿疼痛,无法行走。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一个月后,脓肿无法消退,家人将他带到武汉儿童医院求诊。

该院骨科专家检查发现,小奇是右胫骨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里全是脓液。血培养结果显示,他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细菌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都没办法,治疗2个月才控制住病情。遗憾的是,小奇右小腿胫骨骨骺处被细菌侵蚀,这直接影响了右腿骨骼的生长发育。

“起先,两条腿只相差1厘米,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吴先生说,去年儿子猛蹿个头,两条腿差距越来越大,右脚得穿上自制的“高跟鞋”才能勉强行走。因为腿部缺陷,小奇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出门。

“别的小孩可以随意奔跑,而他只能默默地看着,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当看到孩子渴望正常行走的眼神,小奇的父母疼在心里。

今年5月底,吴先生四处借钱筹来四五万元,再次带小奇来到武汉儿童医院求诊。该院骨科主任医师沈先涛接诊了小奇,测量发现其右腿比左腿短5厘米,站立时,右脚掌无法接触地面。而且由于长期踮脚走路,小奇患上后天性马蹄内翻足。

手术延骨将他的“短腿”拉长

分析小奇的病情后,沈先涛认为,可通过“骨延长”技术让他的右腿一点点拉长。

小奇目前身高160厘米,该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医生预测,他还有1.5-2厘米的生长潜力。这意味着,手术需要将他的右腿“延长”7厘米。

手术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医生需要将小奇的右腿截骨,也就是将骨头“打断”,然后将右腿的肌肉、神经、血管、皮肤等软组织用外固定架缓慢牵引。

术后一周,小奇就得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管床医生王思说,锻炼时小奇疼得倒吸气且额头冒汗,但坚强的他硬是咬着牙不喊疼,“每次问他痛不痛,他都摇头说不痛,还能坚持。”

7月5日,小奇出院。回家后,他需要旋转外固定架上的齿轮,每天将肢体延长1毫米,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预计半年后,他就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地走路。

沈先涛介绍,骨骺损伤是儿童特有的骨骼疾病,除最常见的外伤原因外,细菌感染和其他疾病都可引起骨骺损伤。要预防骨骺损伤导致的畸形,首先就要从根源上减少儿童的意外损伤。一旦发生了骨骺损伤或者儿童骨折,要到正规的儿童骨科医院就医。

医生为他节省治疗费数万元

小奇家庭并不富裕,家庭收入全靠父亲一人承担。吴先生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8年前,为了给小奇看病就借债数万,两年前小奇爷爷患病去世,也花了不少钱。为了尽快还债,吴先生到南方打工,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每一笔钱都攒下来。“只要能让孩子正常走路,我苦点不算什么。”

为了帮助小奇实现心愿,除了在治疗手段和方法上费尽心思,沈先涛主任在治疗费用上也是一省再省,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外固定支架,还帮助申请救助基金。吴先生透露,由于医生的帮助,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不到5万,而如果按照正常治疗标准,将不会低于10万元。

今年下半年,吴先生需留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出去务工,断了收入来源,而小奇的后续康复治疗预估还需2万。如果有好心人愿意伸援手,可联系吴先生,电话18664360353。